作为国内的饮料龙头企业,曾靠AD钙奶、纯净水风靡大江南北的“老字号”娃哈哈,在经历了30年的起落浮沉后,也走到了十字关口。
5月27日,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宗馥莉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问道》节目采访时表示,娃哈哈上市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一个举动,因为对于整个企业来讲,可以通过上市去做到一个上下游的一个整合。
而早前,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曾多次表态,娃哈哈不缺钱也不上市。
宗馥莉为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女儿,被外界视为娃哈哈集团的接班人,她的此番表态意味着,娃哈哈坚决不上市的原则或将被打破。
一路从无到有,娃哈哈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
资料显示,娃哈哈创立于1987年,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1988年,根据独生子女不愿吃饭、偏食、营养不良的状况,娃哈哈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朱寿民教授指导下,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支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由于功效突出,儿童营养液一投放市场,迅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一时间“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炮打响,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
受此影响,娃哈哈的销售业绩也在不断刷新。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随即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企业产值、销售额、利税、利润等经济指标呈直线增长。
娃哈哈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在小步快跑,滚动发展下,目前娃哈哈已成长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并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80个生产基地、180多家子公司。
2010年,娃哈哈步入销售500亿元俱乐部,彼时,宗庆后踌躇满志,放出豪言“再造一个娃哈哈”,要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2013年娃哈哈年销售额达到783亿元,离宗庆后的千亿目标越来越近,但却成为公司业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后娃哈哈销售收入开始连年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公司销售额分别为728亿元、677亿元、529亿元、456亿元,5年缩水将近300亿元。
而为扭转业绩颓势,娃哈哈曾尝试向多元化转型,先后进军童装、奶粉、商业地产和白酒领域,但最终效果都不太理想。
有分析认为,娃哈哈业绩下滑有很多原因,核心是产品层面没有满足和对接新生代的消费需求。娃哈哈品牌缺乏高大上的调性,而新生代消费者喜欢个性化的产品。娃哈哈多元化布局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治标不治本,没有个性化的产品、包装,很难打动新生代消费群体。
此前不上市是因为不缺钱,现在看来,娃哈哈的处境恐怕是“再不上市就晚了”。
事实上,在2017年娃哈哈30周年年会上,宗庆后曾一改老调表态称,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同年,娃哈哈就有所尝试拥抱资本市场。宗馥莉旗下公司拟以5.07亿元人民币买下中国糖果全部股份,后者系港股上市公司,此举当时被外界解读为拟借壳上市。
不过,娃哈哈声称此次收购是宗馥莉的个人行为,与集团无关,最终这场收购以失败收尾。
而在2018年春节前后,娃哈哈启动对公司实行近20年的员工持股激励计划的重大改革,计划从员工手中回购股份并进行再分配。
尽管当时娃哈哈回应,其收回并非为了上市,而是更科学的分配股份。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娃哈哈这一举动仍不排除为上市铺路。
有观点认为,总体而言,上市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帮助。一是通过资本平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二是规范企业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增加知名度。
在宗馥莉看来,许多人对资本介入理解有误区,以为是单纯找个合作伙伴或是资金,而娃哈哈没有这两方面的需求。过去30年,娃哈哈已经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实业的累积,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目前没有资金需求,希望能够通过实业乘以资本,实现飞跃式发展。希望通过资本做一些上下游的结合,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比如技术、产品创新、模式的开拓。
其进一步指出,虽然娃哈哈是一个大品牌企业,但在现在的行情和行业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大的发展都是通过资本手段操作的。未来,只有跟资本市场相结合才会走的更远。
但也有观点认为,与资本市场对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是现代企业成长的必经路径。如果宗馥莉接班,上市一定会进入日程。但从娃哈哈体量、利润、市场表现来看,已经不能匹配资本市场的需求,资本市场可能不会青睐一个业绩下滑的企业。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