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1月1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第12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香港将引入虚拟银行交易机制,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即将在第一季度落地实施。
截至到2019年6月,共有8家企业获得香港虚拟银行牌照。从股东背景来看,除了渣打银行(02888-HK)、中银国际等传统金融机构之外,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BABA-NY)、小米科技(01810-HK)、京东数科等内地互联网巨头齐聚。
着力赴港布局虚拟银行业务,不难看出,内地互联网巨头们全球战略布局的紧迫性,发挥香港金融中心的作用。对于香港而言,发力虚拟银行牌照,可以吸引内地互联网巨头入驻香港,刺激本土金融科技创新,巩固自身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金融创新领域奋起直追。
巨头来袭,布局跨境支付通、融资通、服务通
3月27日,香港金管局下发了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Livi VB Limited、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及众安虚拟金融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批。4月10日,金融科技公司Welab Digital Limited获得第4块虚拟银行牌照。
而在5月9日,蚂蚁商家服务(香港)有限公司、贻丰有限公司、洞见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及平安壹账通有限公司被授予银行牌照以经营虚拟银行。至此香港金管局的第一批8张虚拟银行牌照已全部下发完毕。
这其中,Livi VB Limited背后是中银香港、京东数科等;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背后是渣打银行(香港)、携程金融……在第一批下发的虚拟银行牌照中背后全是互联网巨头。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与创业公司无关,完全就是巨头的盛宴!
当然,作为虚拟银行业务的开展,其背后必然要与雄厚的财力、大数据支撑、服务体系相适应。而这些恰恰又是普通平台机构所不具备的,更不要说创业公司了。
以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为例,作为首批获得牌照的民营银行之一,截至2018年6月,网商银行已累计为超过1000万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提供贷款。与此同时,阿里已经在开发出港版的支付宝“AlipayHK”,并在香港获得了较高的使用市场。
在第一批获授虚拟银行牌照中,Infinium Limited(贻丰有限公司)由腾讯科技发起投资成立。近期,在腾讯公布的2019年Q1 财报中,腾讯首次单独披露了全新分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营收。该业务在Q1增长迅猛,同比增长44%至人民币217.89亿元。
6月19日,据媒体报道,腾讯内部发文宣布人事任命:赖智明作为公司副总裁,派任Infinium Limited(贻丰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赖智明于2009年加入腾讯,曾为腾讯打造支付基础设施及金融开放生态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贡献。腾讯在获得香港虚拟银行牌照后,能够在第一时间任命赖智明“挂帅”,可见腾讯对于香港虚拟银行业务的重视。
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利用虚拟银行牌照,扩大服务客户群,提高跨境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完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直接投资、基金管理等业务在内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搭建起以“支付通”、“融资通”、“服务通”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意义重大。
此外,在今年2月19日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实现大湾区内更自由的金融流动……或许正是看到这一发展契机,互联网巨头们才纷纷涌入,发力虚拟银行业务。
借力香港金融中心,从大湾区第一桶金做起
事实上,对于腾讯、阿里们而言,仅仅是大湾区市场,并不能满足互联网巨头们的胃口。互联网巨头有相当规模的海外业务和海外用户,背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整合海外市场资源才是互联网巨头们如此“着急”的原因。
2018年11月,安永亚太地区金融科技领袖詹姆斯·劳埃德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虚拟银行牌照)申请者可以在大湾区找到更多的机会,并且能够用手中的资源来掌控这些机会。在东南亚不断发展的市场上,也可以找到类似机会。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市场没有外汇管制,方便互联网巨头们与东南亚新兴市场和其他市场进行金融交易,在获得虚拟银行牌照后,内地银行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更加快捷和低成本进行跨境交易和境外业务铺设。
以阿里巴巴为例,在已经获得香港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如今又将虚拟银行牌照收入麾下。如此,在海外扩张电子商务时,阿里巴巴可以将用户导流入自家虚拟银行,这样从支付到清算,跨境电商的整条业务链都在自己的平台进行,平台购物体验和效率大大提升。
未来,阿里还能够以香港为立足点,更好地推进集团海外并购和融资业务的开展。而已经获得虚拟银行牌照的网商银行将会为阿里海外业务的推进提供基础服务支持。无论是电商零售,还是并购投资,有了这张持牌银行身份,资金流动将会比以前更加顺畅。
对于影响阿里等互联网企业推进虚拟银行服务成功的因素,有专家指出,技术因素并不是主要的,“时机”才是一个大问题。眼下,大湾区、香港推进虚拟银行业务布局就是时机。
一般来说新兴市场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程度快,而成熟市场因其稳定性则相对缓慢,但香港既有成熟市场的特征,又保有市场活力,所以虚拟银行在香港更容易成功。
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成为各互联网巨头海外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起点和国际化的新跳板。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国内诸多金融科技公司早已开始海外部分,除了针对C端用户外还有不少B端赋能业务。
网罗互联网巨头,持续发力金融科技创新
当然,就香港而言,无论是考虑加快金融创新步伐,还是增强自身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入驻香港金融市场,都非常重视金融创新。
2018年,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渣打银行联合做的一份调查中,筛选800家中小企业,探讨其银行户口操作及对虚拟银行看法,结果只有46%听过虚拟银行,23%表明不会使用,感兴趣的公司选择时也主要考虑网络安全和系统稳定性。
而在香港促进局发布的另一份调查中,通过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的市民占比仅有约20%,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随着全球各大金融中心都在着力发展金融科技,推进金融创新,受限于本土市场狭小、缺少互联网科技企业,香港在金融创新方面发展并不乐观。而既有传统金融体系,银行服务已经遍布全港,市场缺乏创新的动力。
2017年5月,香港金融发展局发布的一份关于《香港科技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在未来十年,金融科技将会大大改变现今的金融服务交付模式,对香港至为重要。
与此同时,借助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科技创新,吸引更多的互联网巨头登陆香港金融市场,对于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提升港交所的活力、竞争力意义重大。
恰如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所说的那样,提升香港银行体系达到更高层次的智慧银行阶段,不单纯是锦上添花,而是势在必行。为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期望及要求,银行及科技的融合刻不容缓。
结语
眼下,香港拥有强健的金融业务,但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样十分有限,这些已经制约其金融中心地位的继续发展。近两年香港对于金融科技层面的创新是非常重视的,虚拟银行其实承载的正是这一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借鉴当下内地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经验,虚拟银行将会为香港做出贡献并带来经济价值,尤其是在零售业和中小企业市场中,促进香港“普惠金融”的落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