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去年的港股新规,还是今年开市的科创板,两个市场都为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开通了一条融资渠道。然而在生物医药领域也细分很多企业,如主营医疗器械的企业,又如主营创新药研发的企业。从当前生物药企上市地点的选择及上市后的市场表现来看,港股和科创板两地市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区别。
7月22日开市至今,科创板已过“满月期”。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的开市一度受到大众关注,并在开市首日迎来个股的全线上涨。如今科创板开市已有月余,从上交所官网披露的情况来看,截至8月21日,在先后分两次登陆科创板的28家上市企业中,股价较发行价平均上涨171%,市场交易行情火热。
科创板为A股市场带来了新的血液,前期交易活跃度处于高位,首月成交额(含盘后固定及大宗)合计5850亿元,占比整个沪市的13.8%。
不过,除首日外,科创板个股在多数情况下涨跌幅在20%以内,未超出预期的合理范围,随着投资者逐渐由前期炒作走向理性,后续换手率有所下降,市场总体表现平稳。
在行业方面,率先受益的两大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不负众望,个股涨幅居前,这也和科创板主要扶持具有创新型企业和技术型企业的初衷相一致。
总体而言,市场在博弈中经历疯狂后,开始逐步回归理性,这份满月成绩单还算不错。在28家上司企业中,属于生物医药板块的企业仅3家,分别是心脉医疗(688016-CN)、南微医学(688029-CN)、微芯生物(688321-CN)。
上述3家药企前后分两批登陆科创板。
心脉医疗和南微医学在开市首日率先亮相,同属医疗器械这一细分领域。其中心脉医疗主要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南微医学主要从事微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
不同于前者,后一批次的微芯生物在8月12日登陆科创板,属于创新药研发领域。主要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临床亟需的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具备完整的从药物作用靶点发现与确证、先导分子的发现与评价到新药临床开发、产业化、学术推广及销售的能力。
此前,财华社曾报道过首批两家企业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其中,心脉医疗当日收盘价为158.30元/股,涨242.42%,换手率84.52%,市值113.9亿元;南微医学收盘价为110.51元/股,涨110.70%,换手率65.68%,市值147.4亿元。(详见文章《股价翻两番遭逆转,心脉医疗跌近7%,科创板首批医药企业成色几何?》)。
微芯生物同样在上市首日备受追捧。首日开盘报价125元/股,暴涨超500%,截止当日收盘,其股价为95.31元/股,换手率80.76%,市值390.77亿。
截止8月23日收盘,三只个股均有所走跌。心脉医疗报价136.37元/股,跌4.12%;南微医学报价121.05元/股,跌0.83%;微芯生物报价81.83元/股,跌1.48%。
个股炒作降温,这和科创板市场整体情绪趋于理性相一致。不过和港股市场多数个股在上市后迎来破发的局势不同,科创板这些上市药企不仅未步入破发后尘,还迎来了市场的一阵炒作。
而在业绩方面,科创板的3家上市药企情况也要明显好于港股。
不同于港股市场多数未盈利甚至还处在持续亏损的生物医药企业,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微芯生物在上市前就已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2016-2018年,心脉医疗实现营收分别为1.25亿元(人民币,下同)、1.65亿元、2.3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111万元、6338万元、9064万元,呈现双升态势。
南微医学同期营收分别为4.14亿元、6.40亿元及9.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03.35 万元、1.12亿元、2.03亿元。
和上述两家医疗器械药企还有所区别的是,类似于微芯生物这种从事创新药研发药企,由于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等特性,多数处于未盈利状态,可以说港股新规和科创板开市更利好这类企业。
微芯生物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8535万元、1.10亿元、1.4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24.43万元、2407.39万元、3116.47万元。
虽比不上医疗器械企业的强劲业绩表现,不可否认的是,相比港股市场的多数创新药药企,科创板微芯生物的业绩情况已远远甩出它们一大截。
上图这几家均是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业务特点与微芯生物相似,但从2018年度的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微芯生物整体居于可比公司中等偏上水平。
从上半年科创板及港股的IPO申请来看,港股市场先后有基石药业、康希诺生物、翰森制药、迈博药业4家药企正式挂牌上市。而科创板在微芯生物上市后,另一家药企昊海生物刚通过审核,距离上市还差一步。
这从侧面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创新药药企的包容度或比科创板更宽泛些,而从创新药药企自身情况来看,科创板更吸引质地优良、产品有独特性或领先性的创新药药企。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