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市场总有一部分人认为银行赚的是假钱,因为银行每年净利润都增长,但实际是通过调节报表之后的结果,真实隐藏的坏账非常多,所以,整个银行业的估值也就非常低,行业整体的市值是没有净资产高,就是因为市场的偏见嘛。
9月26日,财政部公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该意见稿中要求“金融企业原则上计提损失准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2倍,超过2倍的部分,年终全部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消息一出,行业内拨备覆盖率超过300%的银行(国家规定银行计提损失准备不能不得少于150%),股价短期都纷纷大涨,因为,总算有人为银行业正名了,最起码银行业赚的钱不再是记在账上的数字了,他可以通过提高分红,使股东得到真实的回报。
1.很难说意见稿对行业内的银行,有什么实际性的利好,因为,降低拨备、释放利润,对股东来说之不过是提前兑现了公司的收益,就算不出政策,公司内在价值也还是一样的,之不过公司没有把这部分收益释放,分配给股东而已。
2.银行利润的释放也会有个过程,拨备覆盖率高于300%的银行,短期净利润大概率也不会有较大的波动,为什么?首先,此制度并不是强制性的,所以,银行业没有一定要把拨备降到300%以下的义务。另外,高拨备覆盖率的银行通过加大不良贷款的认定,例如,以前90天以上逾期进入不良,现在提至60天以上逾期进入不良,又或者加大不良贷款的核销,进而务实资产质量,降低拨备覆盖率,使银行净利润短期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3.中期来看,此政策有利于那些经营业绩好、拨备覆盖率高于300%的银行(也给银行业整体的拨备覆盖率设置了无形天花板),有促进此类银行利润释放的作用,使业绩经营好的银行增加对股东分红,使市场发现银行价值。
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一些经营稳健的银行赚钱能力还是很强的,风控也是非常优秀,不然财政部也不会让那些“藏利润”的银行,把利润主动释放、分配给股东,毕竟银行出了事,财政也会受牵连的。
整体来看,此次财政部出台的意见稿,可以进一步使市场正确认识银行的价值,发现银行的价值。最后,我们再来谈谈为什么长期市场普遍给银行的估值较低。
对于银行低估的原因各有各看法,财华社简单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经济的增速放缓对银行业估值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经济增速放缓,也不至于使整个行业公司市值普遍低于净资产,而资产不透明+杠杆或许是造成银行业普遍以低于净资产价格打折甩卖的主要原因。
资产结构越复杂、不透明、经营杠杆越高的企业,市场普遍给的估值都会低于市场平均值,银行业、地产就是如此,但银行杠杆更高、报表可调整空间更大,所以,它的估值就更低。
想想看,银行业普遍近二十倍的经营杠杆,各家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认定又各不相同,那些经营不善的银行,对于坏账的认定就比较宽松,在经营杠杆的作用下,此类银行的股权真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没法确定他的坏账有多少,所以,账上的净资产和利润只是调控之后数字,(资产多,净资产和利润就容易调控),而此类公司真实的盈利状况就比较悲观。
所以,市场普遍给银行业的估值比较低,净资产给了折扣,因为担心他们的坏账并没有充分暴露,是有隐藏的,毕竟他们的经营策略都是在十多倍的经营杠杆下放大的,一旦出现风险,以前的净资产有可能成为负净资产。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