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4+7”带量采购开标掀起一波药品降价后,新一轮带量采购开标正式在全国扩面。医药行业新一轮价格厮杀愈发激烈,部分药企因降价力度不够无奈落标,部分药企则中标迎来新的市场话语权。
9月24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国扩围产生拟中选结果》显示,在参与的77家药企中,有45家药企入列拟中选名单;拟中选产品60个;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随后一天,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出炉,25个“4+7”试点药品扩围采购全部成功,价格都降低到不高于“4+7”试点中选价格的水平。
除去将试点范围扩至全国外,药品价格较去年大幅下降成为新一轮采购的主要亮点,不少药企迎来新挑战。
以港股龙头药企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为例,在这次的拟中标结果中,其旗下的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氢氯、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及凯纷5款药品入列中标候选,降价幅度分别为90%、61%、9%、0%及0%,而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药品2款药品落选。
其中,公司去年参与投标并入选的“4+7”集中带量采购名单的两款药品恩替卡韦和凯纷,今年恩替卡韦落选,凯纷则有望继续中标。
公司公告信息显示,恩替卡韦由正大天晴研制,是目前临床使用效果最好的抗乙肝病药物之一,此外其还是新一代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口服药,主要用于治疗乙肝病毒感染,其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强大,并拥有耐药率极低的特点。
而镇痛药凯纷注射液由北京泰德研发生产,其特点是根据DDS理论研制而成的脂微球靶向缓释制剂,具有独特的靶向性。
尽管带量采购旨在仿制药价格上形成市场化竞争机制,实现以量换价,但上半年中标药企的盈利情况来看,带量采购虽为中标药企的相关药品销售开了闸,但由于降价幅度较大,中标企业利润空间明显压缩,上半年营收及净利增长有限,甚至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恩替卡韦的销售额为15.99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减少7.82%,凯纷的销售额为5.9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减少33.42%。
对此,瑞银发布研报预计,中国生物制药在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氢氯(口塞)(口秦)、伊马替尼及吉非替尼的市场占有率各为逾10%、40%、8%及0%,上述7种药物料占其今年收入约24%,并估计公司原先预计2020年盈利增长20%指标将难以达到。
其进一步指出,虽然这次带量采购扩至全国中标价格差于预期,但因中国生物制药具多元化药物组合,总体影响有限。
带量采购在不断压低仿制药价格的同时,也在倒逼药企走上创新药研发的道路。
尤其在这次的药品拟中选名单中,还新出现了外资药企的身影,如印度药企也参与了此轮竞标,而以印度仿制药在质量、价格、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仿制药药品降价很可能是一片“血淋淋”的厮杀战场。
分析认为,带量采购扩面短期内会对药企有所冲击,导致一些小企业淘汰出局,但长期利好研发实力强、经营效益好的龙头药企,由于在集采后药品销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证,使得药企在销售上的费用减少,从而可以将更多的钱投入在研发上。并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仿制药迎来洗牌期的当下,药企寻求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从这点看,中国生物制药走在行业前列,其是我国领先的创新研发驱动型药企,业务覆盖医药各种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能力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Wind数据显示,2017及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在产品研发上的支出分别为19.08亿元、23.86亿元,和A股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在研发上的投入不相上下(2017-2018年,恒瑞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17.59亿元、26.7亿元)。
据公司公告,上半年中国生物制药研发进入新一轮收获期,共获得生产批件11件。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5个,4件1类新药申请获得临床批准;6个1类新药申报临床;完成临床申报生产8个;新申报一致性评价14件。
从业绩来看,公司肝病、抗肿瘤和心脑血管板块仍是公司的盈利主力,上半年实现收入分别为32.92亿元、25.6亿元、16.96亿元,合计占比总营收的60.3%。
其中肝病板块由于受带量采购影响,贡献占比有所萎缩,未来这种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不过受创新药安罗替尼拉动,肿瘤板块已一跃成为公司第二大核心板块,增速达到145%,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0%,日后得益于这一板块研发管线中丰富的抗肿瘤品种储备,增长空间仍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