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消息令市场振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01339-HK)等险资巨头股价这两日来一直延续上涨态势。
相较于早已放开多年的财险,寿险市场一直对外资“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今政策为何要彻底放手?多了外资对手,国内险企为何股价还能应声而动?
临近年底,保险业的政策有点多。
除了银保监会对“健康险”、“两全产品”等保险产品的规范约束外,持续放开外资对人身险公司持股比例格外引人瞩目。
12月9日,银保监会公告《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将从2020年全面放开外资参股比例。
公告表示,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外资比例可达100%。
不仅如此,新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还大幅放宽外资险企准入制度,降低外资保险进入国内门槛。
具体来看,《细则》取消“外国保险公司持续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的年限要求,以及注册资本、分支机构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新政进入倒计时,而目前国内保险行业是怎样的一个开放状态?
就国内保险行业开放程度看,财产险公司外资股比已经全面放开。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1%,并将于2020年全面放开。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0万亿元,产险公司总资产2.36万亿元,人身险公司总资产独占16.26万亿。
人身险是国内保险行业主要支撑,政策为何放开寿准入门槛?对保险公司冲击又有多大?
相较于早就开放的财险而言,寿险市场一直对外资险企“犹抱琵琶半遮面”。按2004年时的政策,外资参股比例不得高于50%。
进一步开放转机直到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才开始出现。就在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此后保险开放政策是一波强过一波。
2018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允许境外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通知》和《关于允许境外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公估业务的通知》。
新政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险企在国内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进入到2019年,更多保险开放措施陆续出台。
先是7月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25%。
接着便是第一段提及的开放寿险市场。此次开放离不开国家金融开放大背景。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明确将“开放”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此外,每每政策的出台,或也是基于形势推动。因为在政策背后,政府层面已经外资险企达成实质性进展。
例如,2019年11月,银保监会批准德国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开业。这是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其意义不言而喻。
早在1991年德国安联就与中信信托合资成立中德安联人寿,是中国第一家人寿保险合资公司。在近年来的业务发展中,外资方持股比例也已达51%。
此外,银保监会官网还显示,在2019年前10月,银保监会还批准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外资保险机构筹建申请、开业申请。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国内设立59家外资保险机构,131家代表处和18家保险专业中介结构。
前三季度,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13.63亿元,总资产12847.47亿元。
而作为投资中国内地的第一站,很多外资险企都选择上海作为大本营。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户外资保险法人及省级分公司共计51家,原保费收入292.1亿元,占整个上海保险市场份约五分之一份额。
自2017年起,中国保险市场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就已经达37058万亿元,总资产20万亿。
在这万亿级体量的市场里,外资险企一旦没有“约束”,会否对国内保险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从原保费占比,还是资产体量,外资险企显然还没有占据优势地位。
2019年前三季度,外资险企原保费收入2513.63亿元,约占原保费总收入6.8%。总资产12847.47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约6.4%。
此外,从业务层面看,引入拥有先进经验的外资险企,对国内保险事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寿险行业高速发展几十年,如今也面临转型瓶颈。在“保险姓保”政策影响下,自2018年起,寿险原保费收入开始进入个位数低增长期。
寿险不振一方面固然是缺乏一些保险本源性的意义,但也与产品缺乏创新、竞品增多等多重因素有关。而外资恰合时宜的切入,或能为寿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行业竞争势必也免不了。国盛证券研报认为,寿险产品市场供给将增加,行业竞争可能会有所加强。
但因为国内寿险公司拥有成熟的渠道优势和品牌积累,所以“护城河”还是较为稳固。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我国合资寿险公司市占率为8.6%左右,纵观邻国日本和韩国,寿险业竞争格局和我国类似,行业前5位公司的市场份额在50%左右。
虽然日、韩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进入后占比稳定在20%左右,龙头仍均为本土公司。
但这也并不是说内资险企不需要提升客户粘性,一些中高端客户开放意识强,对外资险企还是有一定偏好。
在险资中意的资管业务方面,外资的进入将会为国内保险公司提供更多优质资产配臵及管理经验,优化资产配臵策略并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但在产险方面,鉴于外资险企已经布局多年,但仍受制于盈利性等因素,发展意愿较弱。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行业财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00.13%,其中老八家的综合成本率为98.23%,中小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为109.01%,行业整体处于承保亏损的状态。
综合来看,目前开放寿险市场,竞争有限,但更多是为国内保险市场引入一汪“活水”。不仅能“激活”寿险产品创新,也能为更多层面业务带来先进产品经验。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