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港股市场在中美贸易、本港局势等氛围之下跌宕起伏,IPO市场从17年的新经济、18年的生物科技热潮之后,19年整个市场的投资情绪回归平静与观望。然而,私有化案例却是不断引起市场注意。
近观近年港股私有化案例,大部分都是出于公司股票流动性有限、股价低迷,节省维持上市的成本,避免同业竞争等原因而选择私有化。
而国企选择私有化则还有其他原因。近年随着国企考核指标与激励目标的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去产能、降杠杆、减负债等任务与国资国企各项改革协同推进,使得不少国企选择私有化,从而更加聚焦主业实业、持续“瘦身健体”。
从18年下半年开始,不少港股国企启动私有化进程,中外运航运(原代码:00368-HK)、先进半导体(原代码:03355-HK)、哈尔滨电气(01133-HK),以及今年提出私有化建议的包括中航国际控股(00161-HK)、华能新能源(00958-HK)、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冠捷科技(原代码:00903-HK)等,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一年已有7家国企做私有化,而上一次国企做私有化则要追溯到4年前。
中航国际控股(00161-HK)在港股算是一个典型例子,中航国际控股是港股独有的一种类型股票,叫控股型公司,主要体现为旗下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而且还往往是大股东的地位。虽然中航国际控股持有多家分布电子高科技、零售与消费品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股权,但利润要逐层分红才能获得,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子公司分红给母公司,但母公司不见得会继续分红,从而控股型母公司股价无法体现下属A 股公司投资的真实价值。事实上,这类多元化战略投资控股平台,在港股并不受投资者的青睐,平台估值折价明显。这些控股型公司,如果没有了其他业务的支撑,基本上没有什么上市的必要了。而控股型公司在如此低估值的情况下,基本已经丧失融资能力,尤其是国企,股价低于1倍PB融资还会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基本丧失股权融资功能。
另一方面,中航国际控股私有化,也是为了压缩层级,把各种资产都放到一家控股型公司下,避免像套娃那样一层套一层,降低A+H双重监管下日常经营的巨大合规管理成本。从国家发展布局、公司自身战略以及股东权益来讲,私有化都是合理且合适的选择。
另外对投资者来说,若说中小企业私有化还存在套现离场的风险,国企则不太会出现此类情况,所以私有化进程也成功几率较大。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