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A股首日开盘,沪指收盘下跌7.72%,报收2746点,北上资金全天净流入超过200亿元,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内资本市场对新型肺炎的担忧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有一些境外“聪明”资金,无视市场的短期波动,持续用“真金白银”看好中国。
沪、深交易所也由于担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肺炎)的蔓延,导致上市公司披露年度业绩快报以及年报存在一定困难,给予了上市公司披露年报日期的一定“弹性”。
具体看,二月初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疫情期间监管业务安排通知。通知指出,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预计难以按期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的,可依规向交易所申请延期至4月30日前披露。上市公司如受疫情影响,预计难以在法定披露期限(2020年4月30日)披露2019年年报或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的,交易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依法妥善安排,相关安排明确后将另行通知。
另外,对于上市公司预计难以按规定在2020年1月底前披露业绩预告或科创板预计难以按规定在2020年2月底前披露业绩快报的,也可以向交易所申请办理延期。对于股东大会、年报业绩说明会等,交易所也支持公司在网络平台进行。
那么,沪、深交易所为什么要这样干?这样干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呢?另外,同处于一个国家的港交所也是否应该效仿沪、深交易所这样相对弹性的监管方式呢?
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沪、深交易所为什么要允许上市公司延迟披露年报和要业绩快报?支持上市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股东大会等在网络平台进行?
笔者认为,交易所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第一,紧迫性。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一季度都集中在每年的1月至4月,导致会计师、审计师的工作每年也集中在1月至4月,而1月至4月之间是中国的春节,也是中国每年最盛大的节日,企业员工大部分都放假,加上今年因为肺炎影响,全国企业对年假的延迟,导致原本紧张的时间显得更紧张。另外,审计师的工作需要到处跑,而肺炎导致飞机、高铁、大巴等交通工具出现不同程度的限流、甚至停运,使审计的工作时间显得尤为紧迫。
第二,安全性。会计、审计需要赶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甚至需要去疫区,导致的结果就是这批人员由于高流动性,染上肺炎的概率就会提高,而一旦染上,又由于较高的流动性,会使肺炎的传播加剧,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另外,股东大会、业绩发布会也是人流密集的地方,由线下转移至线上,有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
也正是存在这些客观原因,沪、深交易所才给予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一定弹性,降低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紧迫性,提高安全性。
给予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一定弹性,支持业绩说明会、股东大会由线下转为线上,也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抑制疫情的传播,进而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最后,我们再来回答开头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港交所是否应该效仿沪、深交所的这种做法?
这个我们需要先来考虑港股企业的年报披露时间,港股企业的年报披露时间并不和A股完全一样,全部集中在一年的前4个月,部分港股企业的年度业绩统计周期是4月初至3月底,所以,这部分企业年报披露日期会在一年的中旬。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港股企业例如,内房股、H股,以及一些业务在内地涉及较多的企业,年度业绩统计周期是1月至12月,年度业绩报告的披露时间也和A股一样,需要在4月底之前披露。当然了,这也会面临和A股一样的问题,会计、审计的时间紧迫,员工不得不在疫情严重的地区紧张工作,导致疫情感染率提升。
另外,股东大会、年度业绩发布会等聚集人流的活动,如果坚持线下举行,则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客观条件决定港交所应该效仿沪、深交所的弹性监管方式,支持股东大会、年度业绩发布会等线下活动转为线上,根据疫情发展状况,适当的放宽企业的年报披露日期。
不得不提,沪、深交易所在此次疫情期间,迅速出台的调整监管业务措施,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因为客观存在的原因使企业按时披露年报存在一定困难,而如果由于赶时间所造成疫情扩散这是因小失大。港交所也面临和A股一样的问题,截止今日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问题,期望港交所也可以效仿沪、深交所的弹性监管措施,避免因小失大。
最后,祝福此次疫情可以早点控制、早点结束,中国越来越强盛。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