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当头,新药研发已吹响号角。2月2日,吉利徳公司(GILD)的在研新药Remedesivir(瑞德西韦)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III 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药品评审中心)。
数日前(1月31日),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多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病例的论文,其中一篇介绍了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和临床表现。文内称,病例在住院第 7 天开始使用药物 Remdesivir ,次日退烧,症状减轻。该立竿见影的疗效引起大众广泛的关注。
而吉利徳公司发布了公司首席医学官Merdad Parsey博士也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正在采取的药物研发声明,表示公司正在跟全球医药卫生监管机构密切沟通,推进开展Remedesivir的临床实验。这当中就包括与中国卫生当局密切合作。
目前,Remedesivir 针对2019-nCoV感染的 III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已收到ClinicalTrails的登记通知,显示该研究将于今日(2月3日)在北京市的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启动。该利好推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上行。截至2月3日收盘,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和东瑞制药(02348-HK)分别涨 ,现报 港元。其中东瑞制药连涨2个交易日,累计涨幅 ,成交量 成交价。
Remdesivir属于核苷类似物,是RNA(存在于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依赖的RNA 聚合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病毒核酸合成抗病毒。
目前,Remdesivir 针对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进行到了 II 期阶段。尽管还没有任何数据证明Remdesivir的抗 2019 nCoV 活性,但它在其他冠状病毒中已显示出了活性数据,例如它在体外和动物模型身上显示出了较好的抗 MERS 和 SARS 病毒的活性,这些病毒跟 2019 nCoV 结构相似。
实际上, 美国《Science》杂志在1月27日已发文提出了Remdesivir与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组合很可能是新型肺炎病毒的理想疗法。 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团队筛选发现的 30 种可能对新型肺炎病毒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中,就包括当前被近日热议的 Remdesivir。基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 这种药物可能是颇具潜力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
回顾国内各大中小型制药公司,虽然暂未找到研发生产Remdesivir同款药的一家,但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国内已有部分制药公司生产Remdesivir最优同类药——恩替卡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4家拥有药物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是一种对乙肝病毒(HBV)多聚酶有抑制作用的核苷类似物,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在临床上,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似物除了恩替卡韦,还有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等等。那么凭什么认定恩替卡韦就是同类核苷类似物的最有选呢?
有临床数据指出,恩替卡韦在临床应答过程中出现多位点延缓耐药性,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肝脏损伤;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并没有发生罕见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除此以外,美国肝病学会(AASLD)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实践指南》中明确指出,恩替卡韦是慢性乙肝患者长期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也是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中唯一被该学会推荐为最佳选择的核苷类似药物。
受药品市场格局、受益群众基数、药品治疗效应、地方财政收入、民生呼唤等多重因素影响,肝病用药在2019年10月的带量采购扩围中降价幅度惊人,市场已经有了共识。恩替卡韦作为一种肝病用药,自然也不能幸免大幅降价的命运。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恩替卡韦在公立医院实现营收87.71亿元,同比增长1.41%。从2018年公立医院恩替卡韦市场格局来看,占有率排前2的分别是正大天晴(中国生物制药)和施贵宝,两家的恩替卡韦占据公立医院82%的占有率;随后是江西青峰药业和苏州东瑞制药(东瑞制药),分别占5%和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4+7”集采的25个品种由试点的11个城市扩围至2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4日产生的拟中选结果中苏州东瑞、北京百奥和广生堂均位列其中;但扩围之后,仅有正大天晴以降幅96%的价格(5mg规格)独家入围,根据渤海证券测算,对应最新中标价,恩替卡韦的市场空间从此前的87.71亿元骤缩至1.04亿元。
基于“4+7”扩围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标的中国生物制药将可能成为这次寻找新型肺炎病毒的有效药物战役中最大受益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有多家科研机构发现一批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药物,而包括Remdesivir及它的同类药物在内,它们仍处于研究的偏早期阶段,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予以佐证,我们在看待这类消息的时候应该抱有希望,同时也保持冷静。
除了治疗性药物,国内的科研单位已经开始疫苗研发。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正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动物模型建立、疫苗研发等工作。中国疾病防控中心也在研发疫苗,该中心全球首发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信息,为研制疫苗奠定的基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该项目已紧急完成立项备案。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虽然目前已有多家科研单位及生物技术公司开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疫苗研发有其客观规律,有许多疫苗公司从研发立项到药品上市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周期,这对当下紧急的公共卫生事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但从科研的角度,今日我们对冠状病毒更深入的了解,明日依然有重要意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