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的鼠年开局,港股、A股两地市场在近期相继开市。
2月3日,沪深两市首个交易日三大股指全线走跌,沪指开盘报2716.7点,跌8.73%;深成指开盘报9706.58点,跌9.13%;创业板指开盘报1769.16点,跌幅8.23%。
据东方财富网的涨跌统计,截至2月3日早盘,沪深两市上涨167家,下跌3593家,其中涨停38家,跌停2644家。
结合历史疫情案例,A股“多跌少涨”的市场行情基本符合预期。
而在此前的1月29日,港股提前开盘“试水”,市场亦弥漫悲观情绪。截至当日收盘,恒生指数报跌2.82%。不过此后2个交易日,跌幅逐渐收窄,截至1月30日、31日收盘,恒指跌幅分别为2.62%和0.52%,市场态势有所回稳。
划分板块来看,因受疫情影响,港股市场旅游、餐饮、消费、交通等成为杀跌重灾区,医药板块走势分化,其中药类及生物科技个股多数下跌,医疗个股则逆势上行,成为资本追捧的“宠儿”。
1月末的三个交易日,港股头部药企的个股走势与整体大市走弱趋势相一致。
东方财富网显示,截至1月29日至1月31日收盘,在部分市值破千亿港元的港股药企中,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个股走势一挫再挫,累跌-9.48%;翰森制药(03692-HK)累跌-0.32%;药明康德(02359-HK)累跌-7.92%,药明生物(02269-HK)累跌-4.86%。
从业务范围来看,以上药企多从事药物研发、制造及销售,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大众减少就诊率或延迟看病,或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该类个股的市场预期。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小盘股异军突起,频繁活跃在涨幅名单前列。
1月29日至31日期间,中国医疗集团(08225-HK)连续高开高走,期间录得最高股价3.91港元,较年前1月23日的收盘价0.113港元/股,一度暴涨约30倍。莲和医疗(00928-HK)三日累计涨幅达97.67%,此前市值长期维持在个位数。相类似特点的药企还有中国先锋医药、中国智能健康、北控医疗健康、精优药业等,均在此几个交易日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复盘2003年非典期间,医药板块在疫情爆发期受益明显,如主营中成药生产及销售的一些药企。同样延续此逻辑,获益的小盘股也多是从事抗病毒药物、疫情防控用品、试剂检测用品的药企。
当然,在疫情发展势态备受关注的当下,港股市场也少不了对相关概念个股炒作的痕迹。
以福森药业(01652-HK)为例,因网上一则“双黄连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功效”的信息,此个股在2月3日一度冲高至20港元/股,较1月31日5.74港元/股的收盘价,涨幅高达248.43%。
双黄连由金银花、黄芩及连翘3种草药提取物组成,用于治疗各种流感。疫情影响下的人心惶惶,在让这味中草药配方一时间备受哄抢外,无疑也成了资本炒作的新标的。
不过,从时间线来看,基于消费者恐慌的结构性需求并未能支撑公司股价的长期上涨走势,“抑制”并非预防,在双黄连功效尚未通过临床实验的情况下,专家呼吁,这样的短线炒作并不可取。
疫情扩散期仍在持续。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在不断爬升,拐点尚未明确。截至2020年2月3日24时,该病毒在全国确诊2.04万例,疑似2.32万例,死亡425例,形势依旧严峻。
回顾2003年的非典疫情,其发于广东顺德,这场疫情防控战役曾在全国持续近8个月之久,最终在当年7月宣告结束。
按阶段划分,非典疫情大致经历了认知期、高峰期、消退期三个阶段,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非典病毒特点相似,病毒传播力将在高温下大幅降低,疫情也将随之逐渐退出。
于港股市场而言,非典疫情前期医药板块跑输大盘,多数个股出现较大跌幅;高峰期市场恐慌情绪放大,医药板块仅有少数个股抗压上涨;而在疫情尾声,在整体恒生指数出现较大反弹后,医药个股仍表现低迷。
以史为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医药板块的影响虽不尽然复制非典当时的市场走势,但长期来看,黑天鹅事件并不能改变医药行业优秀公司的长期增长逻辑。
山西证券研究所发表研报表示,受疫情催化,利好典型的以口罩、抗病毒药、诊断试剂等等涉及相关产品的公司。
但其同时认为,由于此次疫情带来的业绩放量更多是短期影响,大多数公司业绩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作为短期行情对投资者参与难度较大,建议谨慎参与。
不过,投资者仍可以积极关注一些长短期逻辑兼具的行业及公司,例如IVD、药店、疫苗等。典型的以药店股为代表,长期受益于处方外流及集中度提升大趋势,短期受益于疫情发展大概率业绩放量,而估值目前仍具性价比,上市公司以益丰药房、一心堂为代表。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