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因为,当企业一股脑都挤压到风口,风口也就不是风口了。它成了一个常规行业。
疫情也是风口,疫情催生了大批口罩企业,让不温不火的医疗器械行业着着实实大赚了一把。
青岛一家纺织企业,在2月迅速转产做口罩。利用布料、机械等资源相近优势,公司顺利取得生产资格证、检验检疫证等相关证件。
阳谷县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原本产品不是口罩。但因为疫情需要,也迅速组织口罩生产线,如今已经量产。
不过这家工厂的口罩只是无纺布做成,并没有口罩“心脏”熔喷布。但外表看起来无异,定位属于民用口罩范畴。
这种口罩在病毒情况下肯定不能使用,但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可以起到一定防护作用。口罩缺货的美国人不也是自己动手做口罩来救急嘛。
小到一个县域都有一个生产口罩的企业,中国一天口罩产能一亿只,行业已经趋于饱和。可以想象,口罩这个风口似乎已过。
和口罩类似,这场疫情将医疗行业公司筛选一遍,相关的行业坐上“风口”,不相关的行业照样起不来。
所以医疗行业这个大池子,也不是谁都能占得便宜。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近日在一场直播中表示,格力进军医疗产业的决心。国内疫情已经明朗,全球疫情也将近拐点,董小姐这位“追风人”还能抢得先机吗?
明星企业格力电器在疫情期间压力很大。
据新华网报道,董明珠毫不避讳对外表示格力一季度损失200亿。眼下格力电器尚未公布2019年业绩,和2020年一季度业绩。
格力电器“光环”失色,但董小姐的ICON实力不容小觑。即使在格力最黑暗的时刻,董小姐依旧“发光”。
疫情期间,董小姐身先士卒加入抗疫大军。她亲自在线兜售格力口罩。此前有穿比亚迪、广汽集团等跨界做口罩,但还未听说格力也试水。
无论是贴牌还是收购,总之格力口罩于3月9日上线。格力总算在抗疫大军也露了一把脸。
董小姐亲自网上带货,引发热购。格力在16、17日两天接连宣布,每天预约投放的口罩数量由2万只增加至10万只、12万只,18日更是进一步增加至16万只。
口罩之外,格力还推出可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经武汉定点收治医院实地使用测试,1小时能有效杀灭99%以上的新冠病毒。
董明珠更是公开表示,格力电器拟投资10亿元新增医疗板块,除了口罩机、测温仪之外,今后还将做高端救护车等医疗设备。
董小姐相中的医疗器械板块是一个香饽饽。新冠疫情带来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耗材等大量医疗器械需求。
疫情期间,以口罩防护、试剂盒、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不足,到国内实现自给自足,并开始出口,医疗器械堪称医药大板块的“快消品”。
Wind显示,归类于医疗器械板块的上市企业有63家。以市值论,祥生医疗、奥美医疗、九强生物、心脉医疗拥有较大市值,行业更多的还是小市值公司。
这就给了格力进军医疗器械的机会。行业集中度不高,很容易被“野蛮人”入侵,并夺走市场份额。
所以格力进军医疗器械板块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一方面是中国在专业性医用设备的配置上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国内ICU配置床位数与海外仍然具有2-5倍以上差距。
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院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加拿大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高达24.6和13.5张。
美国在2003年SARS后,同样加强了ICU的配置,ICU病床占比以及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为3.19张,加上专科ICU预计超过6张每10万人。
另一方面是海外疫情带来的出口机会。随着欧美国家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呼吸机、核酸和 PCR 检测、消毒感控等产品出口份额开始增多,打开后市出口空间。
其实这个小节,在我们讲述行业空间时,已经点名。作为大资本入行,格力做医疗器械还是颇有前景的。
董小姐从来不讲虚的。格力医疗公司已经低调成立。企查查数据显示: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望靖东。
公司大股东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实际控制人为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第Ⅱ类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紫外线消毒设备、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手术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从新公司业务上看,格力有意聚焦医疗器械,聚焦打法。这也是董小姐的聪明之处。从格力的老对手看,美的与广药早在2017年就合作医用机器人和医疗器械。
机器人是美的集团早就跨界的一个行业,虽然转型较为超前,但掣肘于技术,尚不得知医用机器人的进展如何。
另一个对手海尔在医疗领域涉足较早,于1996年就成立海尔药业,还控股海尔医疗,构建一个覆盖生物医疗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想要追上对手,要真抓实干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