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三板挂牌企业谁可转?到哪转?怎么转?
刚落地的新三板转板制度给出了明确答案,规定在新三板(股转系统)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企业,可申请转板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同时在转板上市程序上,转板上市属于股票交易场所的变更,不涉及股票公开发行,依法无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由上交所、深交所依据上市规则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
其中,转板上市程序主要包括:企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提出转板上市申请,交易所审核并作出是否同意上市的决定,企业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并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交易。
一度徘徊在边缘化的新三板企业,在政策的利好释放下迎来了新的转机。
新三板渐被边缘化
新三板转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新三板的设立,主要立足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增值等需求,市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自2013年以来,新三板迎来了一大波企业在此挂牌,政策支持和IPO预期,是资金蜂拥新三板的最大动力。
此前,财华社曾在《29家抢滩科创板,49家被并购,新三板企业出路在哪儿?》报道过,在2012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为200家,2013年为356家,2014年骤升至1572家。
这种突进式增长延续了两年,2015年和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分别为5129家和10163家。
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已经突破11000家,挂牌公司总市值达到44390.92亿元。
不过很快,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便开始急速减少,企业摘牌或转板,或被并购,新三板市场转眼成了企业的逃亡之地。
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有56家公司摘牌,2017年迅速增至709家,2018年摘牌企业数量又翻了一倍达到1517家。
新三板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一系列自有问题也随之滋生,主要表现为融资额低,企业融资难度大,且在交易方面不活跃、出现零成交等情况。
新三板的现状难言乐观,甚至很多股市上的投资者忘了它的存在。
盘活新三板市场?
此次新三板转板上市制度的出炉,或将彻底盘活新三板市场。
在转板制度实施基本原则中,试点先行原则的具体内容为“坚持稳起步,初期在上交所、深交所各选择一个板块试点。试点一段时间后,评估完善转板上市机制。”
前期,在试点阶段,新三板精选层的挂牌企业只要符合条件便可在科创板或创业板申请上市。后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改革由试点进入全面铺开阶段,不排除能够转板到沪深两市主板上的可能,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浙商证券认为,新三板因为其独特的市场定位与上市制度,在准入门槛上不设置财务指标,事前监管以豁免核准及简化核准为主,天然具备“注册制”的基因。
当前,科创板注册制已开始试行,创业板注册制也正在来的路上,三板发行制度的统一便于转板过程衔接与审核过渡,提高转板效率。
新三板转板制度,利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更好发挥各市场的职能分工,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
同时,新三板转板制度可有效减少企业上市的时间和成本。
因转板上市属于股票交易所场所的变更,不涉及公开发行股票,无需摊薄股份,因而便于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据浙商证券测算,现有创新层企业中符合精选层入层的企业个数为674个,其中满足创业板(注册制)上市条件的企业为419个。
转板要求并非很严格,部分高质量中小企业将有意愿做大做强,从而转板上市。
考虑到目前尚未有企业进入精选层,新三板首届挂牌委员会最早将在6月10日通过2家公司的精选层挂牌申请,因此预计最早2021年6月才会有企业提交转板申请。
根据当前科创板注册制审核通过平均时长2个月推算,预计第一家转板公司将于2021年下半年上市。
沪深交易所如何把关?
后续企业转板上市如何把关?对沪深交易所也是一个重要考验。
首先需明确的是,新三板是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的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在场所性质和法律定位上,都属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新三板市场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这类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加之在准入条件上,新三板不设财务门槛,企业只要股权结构清晰、经营合法规范、公司治理健全、业务明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均可申请挂牌。
由此,质地良莠不齐,且多数较为薄弱的企业状况为日后沪深两市的转板上市审核工作提出了高要求。
这既需要沪深交易所在开始做好新三板的企业筛选,尤其是精选层作为转板的对象,企业达到什么标准可进入精选层?质地如何?都需严格把关。
其次,拟转板上市的企业若到科创板,还需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要求。
要知道,科创板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就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型企业给予高度宽容,若精选层企业不符合科创板定位,也可面临转板失败的命运。
同理在创业板,其主要定位于创新创业型企业,精选层企业不符合要求也会被拒之门外。
不过,因县三板转板上市制度刚属于试点阶段,若日后转板范围全面放开,无法转板至科创板或创业板的企业,也可选择主板。
此外,利好窗口期不排除有企业试图粉饰业绩,钻制度漏洞转板上市,沪深交易所也需要把好审核关。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