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6年至2018年4月,我国经历了三个猪周期,每个猪周期大概历时46个月。在第三个周期里,为如今的第四波“猪周期”孕育两大猪肉龙头牧业股份及温氏股份。
2014年,环保政策突降,行业持续去产能导致猪肉价格攀升,在2016年6月达到最高峰值。在猪肉价格持续攀升区间内,牧原股份及温氏股份分别选择于2014年深交所挂牌上市及于2015年创业板挂牌上市。两者正是借助资本的优势成功熬过2016年下半年及2018年4月猪肉下行周期,并在该期间内积极扩展,最终借助如今的第四波“猪周期”成为我国养猪行业扛把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第四波“猪周期”期间内,四川省南充种猪养殖龙头——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兆猪业”)赴港递表IPO申请书,选择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
其选择赴港上市的原因与之前牧业及温氏上市筹集资金用途一致“扩充产能及新设猪舍”。
同样是在猪肉价格高位的阶段选择踏上资本市场谋求扩增产能的机会,天兆猪业能复制牧原及温氏成为下一波猪周期的新势力吗?
资本市场二次“创业”,二次递表
9月2日,据港交所披露易平台显示,天兆猪业更新了上市申请书,这意味着其第二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天兆猪业第一次递表时间为2020年2月27日,因届满6个月于8月27日,申请状态“失效”而折戟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天兆猪业似乎与“二”结缘,从事“二师兄”的行当,二次冲击港交所大门,二次选择重返资本市场。
在未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之前,天兆猪业曾于2016年11月18日在我国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过,股票代码为839932,2019年4月4日选择摘牌,结束第一次资本市场之旅。
从接触资本市场时间节点来看,天兆猪业并未输给温氏及牧原多少。但从企业接触资本后规模化发展上看,天兆猪业并不能与温氏及牧原相提并论。
虽天兆猪业与温氏股份同一年上市,但是两者的规模化发展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截至2019年底,天兆猪业营收仅有人民币7.84亿元(单位下同),连行业最低门槛10亿大关都没通过;而温氏股份营收规模已达731亿元。此外,早于温氏股份及天兆猪业踏上资本市场的牧原,营收更是实现逆周期增长,于2019年破200亿大关。
与温氏及牧原动辄百亿级别的营收规模比较,在新三板蛰伏近三年的天兆猪业营收规模却徘徊与10亿元以内,这背后的影响因素与营运模式及所处资本市场有关。目前,与养猪一体化温氏及牧原不同,天兆猪业早些年主要致力于上游种猪培育领域,而随着猪肉价格上行,才逐步加大商品猪的销售力度,营收规模才有所起色。
此外,新三板与主板及创业板融资环境不同,新三板融资工具单一,融资渠道有限,很难满足资本密集型的养殖行业进行规模化发展。简单举个例子,2018年至今,养猪场设立平均成本每平方约人民币是2,000元至2,500元,而2016年至2018年80公斤的种猪平均价格约为2,400元至2,700元,如果养殖企业没有良好的现金流及融资工具做后盾,想在猪肉下行期间扩大产能规模,为下一波猪周期做准备,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良好融资环境,对于养殖企业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这或许也是天兆猪业仓促转战港交所的原因之一吧。
登陆港交所:天兆猪业将面临行业厮杀局面
据招股书显示,天兆猪业已经于2020年4月暂停鲜肉销售业务,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种猪。目前收益来自于提供高质量种猪及商品猪和提供辅助产品及服务(如复合预混合饲料及生猪养殖服务)。受此次猪周期影响,天兆猪业的营运及业绩均实现良好的增长。于2017财政年度、2018财政年度、2019财政年度及2020年前四个月,天兆猪业分别向其客户销售约23.81万头、22.47万头、27.74万头及7.38万头猪。同期,天兆猪业分别实现收入4.74亿元、4.49亿元、7.84亿元和3.51亿元。
截止至2020年8月28日,天兆猪业营运位于在我国的47座生猪养殖场。其中大多数位于重庆直辖市及四川省,其余猪只养殖场则位于黑龙江省、甘肃省、江苏省及贵州省。于2020年1月1日最大出栏产能约为三十万头猪。从出栏产能来看,天兆猪业整体养殖产能较小,与目前A股上市猪企比较,猪只养殖产能还是靠后的。
对此,为了不掉队,此次赴港上市,天兆猪业最主要目的借助猪周期高景气度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兰州新养殖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养殖场的建造,以及扩张现有重庆养殖场的产能。天兆猪业预计该等养殖场建设并营运后,其自身年度最大猪只出栏产能将增加约44.48万头,较2020年1月1日最大出栏产能增加约126%。
由此可见,从股权筹资资金用途来看,天兆猪业就是扩增产能,与头部企业此前上市意图一样,做大规模。那么,大胆的猜测,二次登陆资本市场的天兆猪业会能复制牧原及温氏营收增速吗?财华社认为难度非常大,或者说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具体而言,与前三波猪周期市场略有不同的是,此次猪价的疯狂刺激了养猪市场扩张的信号,头部养猪企业开始启动大规模养猪项目。
就温氏而言,去年收购了同样是以种猪业务发家的新大牧业41.22%的股份,以强化种猪领域的话语权。到了今年,温氏直接成立了种猪事业部,定位为商业育种公司,在保障公司内部种猪供应。据温氏表示,该种猪事业部的目标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种猪公司。产能方面,据2020年中期业绩报显示,上半年开工建设的养猪场达564.6万头产能,其中竣工220多万头,还签订了生猪养殖投资协议规模1,090万头,新增储备1,500万头猪苗和1,000多万养猪产能的用地。根据其多年前的一个规划,到2027年,温氏将年出栏7,000万头生猪。
就牧原而言,其扩张产能更猛。在4月3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46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牧原今年的生猪出栏量预计达1,750万到2,000万头。同时在全国开工建设的项目达278个,将新增生猪产能1,500万头。
就新希望而言,新希望在互动平台表示,在运营的种猪场产能是1,800万头,如果在建的930项目今年开展顺利的话,年底产能预计可达到3,000万头。
在头部企业疯狂扩张产能的同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生猪行业将再度步入产能过剩的结局。据养猪大户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或出现产能过剩。陶一山还表示,“猪肉价格拐点就在明年初,随着新一波猪周期启动,生猪产能将面临过剩。早已有圈内养猪大户预测,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块。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5块都是完全可能的。”
在头部企业疯狂布局养猪行业全产业链及扩展产能的形势下,养猪行业未来迎来产能厮杀在所难免,而整体实力较弱的天兆猪业此次赴港IPO谋求规模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考验将不言而喻,如何从众多竞争对手厮杀中脱颖而出,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