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间,凯赛生物(688065)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8亿元。分季度来看,2020年四个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0.88亿元、1.15亿元与1.36亿元,公司盈利于二季度消弭全球疫情影响并迎来拐点,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据公开资料,凯赛生物主营业务为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过去的20年里,凯赛生物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等生物新材料的产业化,为生物制造探索了一条从概念到市场的路径。
“生物法”替代“化学法”的先行者
2003年,凯赛生物突破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产业化技术瓶颈,首次生产出聚合级的高品质长链二元酸,并把产品种类扩展到DC11-DC18各种链长的产品。随后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逐渐替代市场上化学法生产的DC12用于特种尼龙的生产,并培育新的下游应用和客户。至2016年,公司一跃成为全球长链二元酸产品的主导供应商。
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先行者,凯赛生物对化学制造的颠覆并未止步于长链二元酸。公司积极拓展聚酰胺产业链,其重要储备产品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基戊二胺已完成中试。
公司全资子公司乌苏材料年产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正在调试,预计今年中期具备全面量产条件;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量产。
另一方面,凯赛生物也充分利用政策发展机遇,协同推进产能扩张与产业布局。去年10月,凯赛生物与山西综改区合作共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并以“生物基戊二胺”、“长链二元酸”等单体材料为核心,吸引生物材料上下游企业,建设生物材料产业集群。
据规划,山西项目将为公司新增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产能,为公司打开全球聚酰胺这一千亿级市场。
新材料领域“碳中和”的践行者
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曾表示,碳减排的理想材料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而公司的生物基聚酰胺材料产业化实践证明了材料领域碳减排的可能性。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凯赛生物以生物法生产每单位重量的新型聚酰胺PA56能分别较传统化工法生产的同类产品尼龙PA66、PA6减少碳排放50%、56%。
从生产原料来看似乎更容易理解凯赛生物的“碳中和”属性,与传统化学法原料主要来源于化石资源不同,公司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为玉米等生物质原料,它们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得,因此生产过程具备“负碳”特征。这也是公司有信心使“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在一定范围实现“零碳”,并成为全球引领的千亿级生物基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原因。
随着当前“碳减排”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以及公司在生物质可降解材料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凯赛生物产品的环保优势将使其在与传统化学法产品的竞争中不断扩大优势,加速产品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替代。
凯赛生物表示,公司将秉承“致力成为世界生物制造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的愿景,发展战略包含三个重点:开发具有大型应用场景的生物基新材料,特别是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生物基聚酰胺“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的优势,加强在车辆、风电、航空、建筑材料等轻量化应用领域的实施推广。
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生物废弃物的产业化利用,拟开发高效的生物质纤维的预处理、纤维素糖化、杂糖生物利用等综合技术,目标是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生物制造原料,达到或超过使用玉米等粮食原料的经济效率,为生物制造所需的大宗原料开辟资源。为保持公司位于行业领先地位,凯赛生物还将建立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加强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高通量研发设施建设,选择有相对竞争力、前瞻性、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性重点研发。
此外,公司与山西综改区合作建设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园,构造低成本基础设施、使其不但成为公司的重要产业化基地,还将吸引纺织、电子电器、汽车等生物基新材料下游产业,形成合成生物材料的产业集群。
来源:发布易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