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起时,中国城市集群千帆竞风流!
南京都市圈获批、长三角城市集群再扩容,京津冀一体化稳步推进,一时间中国城市集群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数城市集群“风流人物”还看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全世界少有的湾区城市集群,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配套完善、规模经济突出、区域竞争力强大的雄厚实力,拥有651家A股上市公司、108家中国500强民企。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它一手链接香港和澳门,一手链接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香江两岸,春意正浓,一纸文件火遍全国。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建设充满活力的湾区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9+2城市群),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总人口逾7000万。
根据《纲要》规划目标,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被列为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的新时代改革前沿阵地。
在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促成区内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同时,在试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城市群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有望为中国更多都市圈带来改革示范效应。
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现阶段国家改革开放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有目共睹。
大湾区“9+2”城市群虽然仅占国土面积0.6%,却创造了全国12%的GDP,是名副其实“中国第一湾”。
2020年末,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生产总值的1/7,人口逾7000万,人均生产总值约近16万元。
根据全球公认准则,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算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依据这一标准,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率先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人们的富裕程度可见一般。
以城市GDP论,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GDP过万亿元的城市有4座,分别是深圳、广州、香港、佛山。
深圳GDP排名第一位,数值约为27670亿元,同比增长2.8%;广州位列第二位,约为25019亿元,同比增长5.9%;香港以22972亿元位列第三,略微下降3%。佛山GDP同比增长0.6%,位列第四位。
其他像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力也都不弱。
粤港澳大湾区的富裕来自无以伦比的区位优势。
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具有国际化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里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得益于优异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政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发展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
千年贸易古都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在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与健康等诸多产业方面有先发优势和成熟产业。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之城深圳则在智能家电产业、汽车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方面培育了支柱产业集群,积累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护城河。
众所周知,香港的四大支撑产业为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和旅游业,澳门则为出口加工、博彩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建筑地产业。
各城市经过多年发展,都已经培育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9市则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并拥有一大批在各个产业表现优异的上市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座城市共有651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15.12万亿元。
其中深圳拥有包括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迈瑞医疗等359家A股上市公司;广州则拥有保利地产、分众传媒等12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2.16亿元;珠海拥有格力电器、健帆生物等28家上市企业,总市值高达6752亿元。
星光熠熠的上市公司让人如数家珍,不仅标志着大湾区产业集群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完善,还共同推动大湾区朝着全球一流湾区城市群发展。
要在全国都市圈、城市群中做出表率,粤港澳大湾区就必须在现有支柱产业结构上进行不断改革创新,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创新高地。
正在海南举行的博鳌论坛于4月20日迎来“城市群带动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为主题的分论坛。
在这个当天堪称最盛大的分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李若谷会长等众多高规格嘉宾出席。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何厚铧表示,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国内对接世界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桥头堡,粤港澳三地拥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在激发内生创新上,大湾区诞生了大量优质的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前沿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极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培育和孵化了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包括华为、大疆、格力、华星光电等一大批研发实力强劲的明星企业。
在万众创新背后,是政策不遗余力的支持。
4月19日,发改委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9市较为突出的科技创新平台、由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的高等院校等建设,优先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
政策倾斜为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高地铺平道路。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速腾飞。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带动下,大湾区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撰稿:李莹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