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头巷尾,不时会碰到到一群老年人围坐听书下棋,好不惬意。坐地铁更多的是看到上班族追剧、刷抖音。
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爱好兴趣大家有目共睹,但却不是国内音频平台荔枝的目标受众?荔枝在继续圈粉Z世代的同时,会向老年群体友好一点吗?
荔枝(原荔枝FM)是中国UGC音频社区,创始人赖奕龙原来是名电台DJ,职业属性和敏感性是他创办荔枝的原因。
在互联网民意表达上,赖奕龙认为写文章好得可以做自媒体,但声音好得却没有地方表达自己。
基于这个出发点他做了荔枝,让人人都是主播,用户通过手机就能录制、上传节目。
2013年,荔枝上线,同年行业最大竞争对手喜马拉雅也同时上线,再加上早于2011年上线的蜻蜓FM,国内音频行业开启高速发展期。
荔枝发展离不开资本推动,据企查查显示,公司在上市前经历4轮融资,小米科技、顺位资本、经纬中国等多家资本参与其中。
对手喜马拉雅,已经完成6轮融资,最近一次是2018年的E轮及以后,投资方有小米科技、好未来等。
所不同的是,2020年1月荔枝在纳斯达克上市,喜马拉雅虽然在近两年也屡屡传出上市传闻,但“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第一股”还是花落荔枝。
不过5月1日,喜马拉雅已经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未来,音频平台鏖战将继续升级。
在战术上,喜马拉雅定位为专业的音频分享平台,汇集了有声小说、有声读物、有声书、儿童睡前故事、相声小品等数亿条音频。
荔枝则在早年坚持UGC模式,后又跳出UGC领域,从私人电台向更广泛的音频领域转型,为此公司名称从荔枝FM改名荔枝。
直播、声音交友、声鉴卡等,荔枝的声音玩法让人眼花缭乱。如今荔枝旗下有声音社交平台Tiya App、荔枝 App和荔枝播客,意在打造一个集声音社交、音频社区、播客内容为一体的全球化音频生态系统。
中国音频市场也呈现出荔枝、喜马拉雅、蜻蜓FM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月活人数与同业企业明显拉开距离。
据艾媒北极星全网APP排行榜,于2021年3月,国内音频平台月活排名前三甲分别为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3月月活人数分别约为7171万、5117万、2180万。
从月活规模上三家平台已经与行业众多公司拉开明显差距,排名位于第四位的懒人听书3月份月活为670万。
但是值得警惕的一点是,3月荔枝月活环比减少近2个百分点,而喜马拉雅和蜻蜓FM则分别环比增加1.46%、1.55%。
千万月活并未给荔枝带来盈利的喜悦,作为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荔枝近年不仅营收增速呈现下降态势,其净利润依然在持续亏损中挣扎。
据Wind数据显示,2018-2020年,荔枝营收同比增速分别约为76%、48%、27%,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净利润方面,上述三个年头,公司净利润分别约为-0.09亿元、-1.33亿元、-0.81亿元,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且在2018净利润亏损已经收窄的情况下,2019年亏损又进一步扩大。
从营收结构看,荔枝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音频广告,2017-2020年分别收入约4亿元、8亿元、12亿元、15亿元。
在收入稳步提升之余,公司销售成本率也开始震荡走高,上述对应年份分别约为72.94%、70.83%、77.09%、75.50%。
随之公司的毛利率开始走低,从2017年的27.06%,下降至2020年的24.50%,公司盈利能力承压。
荔枝的盈利能力下降是多方面的,既有成本端的原因,也有竞争对手过多的原因。
前文我们讲过,国内互联网音频平台众多,有三大巨头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FM。此外,还有豆瓣FM、听伴、酷我听书等各具特色的小独角兽。
另外各大手机厂商也设立自己的互联网FM,例如小米网络收音机、华为收音机等,不仅可收听电台直播,还有丰富的评书、音乐等内容,基本已经满足手机客户的需求。
来自于各方面的竞争无形中都对荔枝形成压力。
上述还只是同业竞争。来自跨界对手的竞争更可怕。荔枝模式被外界成为“耳朵经济”,显而易见,其对立面自然是“眼睛经济”。
长期以来,大众的娱乐消费一直都在视觉盛宴上,以前是电视剧、电影,现在是各类长短视频平台,如爱奇艺、抖音、快手。
当视听盛宴崛起,抖音、快手无形中也就成了荔枝们的潜在对手。当用户群体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各方平台在battle的过程中,势必会吸引一定重合的用户,此消彼长。
相对于音频,抖音、快手所在的短视频行业可谓是高光行业,内容短平快、用户粘性高,活跃人数高,抖音动辄5亿的月活让音频领域的荔枝们只能望其项背。
艾媒北极星将抖音和荔枝所在的行业统称为影音播放,可见双方虽然分属不同的细分领域,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相同和竞争关系。
2021年3月,在艾媒北极星影音播放排名中,喜马拉雅月活排在第15位,荔枝排在第18位,被抖音、快手、优酷、芒果TV等碾压。
令人惊异的是,多个垂直聚焦音乐领域的在线音乐平台都排在音频平台的前面,有酷狗音乐,3月月活近3亿,有QQ音乐,3月月活约2.5亿,两家分列6、7位。
咪咕音乐和拟在香港上市的网易云音乐月活排名也都超过荔枝和喜马拉雅。
面对多如牛毛的互联网影音品台,不只用户挑花了眼,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趋向内卷。
在这种内卷趋势下,荔枝要想盈利显得更难,未来如何突破?
相同的定位、相同的商业模式,甚至相同的内容,荔枝要想突破有点难。但难也要做。就像贝壳左晖的口头禅,做难但正确的事情。
如何突破?怎么突破?荔枝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互联网音频领域,内容为王是永远的信条。只有内容好了,才能吸引更多受众,才会让品牌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形成强大竞争力。
内容固然好,但仅凭用户创作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荔枝已经意识到UGC的局限性,开始在音频全领域发展。
和影视领域一样,音频领域内容,以有声书、相声、剧集音频为例,依然存在版权问题。
遥想在十年前,我们很容易在互联网上下载喜欢的歌曲、伴奏、剧集等。如今时代变了,国内版权意识和呼声越来越强。
要想在网上继续寻找免费的午餐难乎其难。尤其是在2021年,发生多起影视界人士联名维权事件,矛头直指短视频平台。
确实,尽两年小成本的网络电视、电影崛起,尤其是在2020年年初,徐峥的《囧妈》选择在线上首映,让各方利益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如果再不悬崖勒马,互联网有可能抢走院线的饭碗。
不管是盗版、还是跨界抢生意,这些都说明互联网荔枝们为了获取更好的内容都需要付出版权的代价,以前低成本狂奔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无疑,成本的提升让荔枝的盈利前景再次蒙上阴影。
除了将会面临越来越高的内容成本外,荔枝的目标人群似乎太过于取悦Z世代年轻人。
赖奕龙曾透露,荔枝平台用户中,90后和00后用户占比超90%,很多年轻人跟上一代人不同,他们在二次元的世界影响下成长,有很多对声音的想法。
且不讨论什么是二次元,其实不止荔枝,很多企业包括格力都在取悦年轻人。毕竟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才是长期用户,并能保证企业产品不被淘汰。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凸显了互联网音频平台的一个发展局限性,就是最喜欢听书的老年群体却与互联网脱节,不能成为其目标用户。
至今我们仍能在街头巷尾看到抱着收音机听评书的老年群体,虽然互联网平台对他们并不友好,但他们的收听工具也有了很大改观,不再是老式德生收音机,也可能是金正、先科、小霸王等,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声书内容尽情收听。
不只老年群体,现在一些80后上班族也面临每日用眼过度,在日常休闲中,将双眼解放出来,用耳朵去倾听,也能起到休闲娱乐的作用。
如果像荔枝这样一味取悦新生代,研制的内容越来越二次元,那么公司将失去庞大的中老年群体,品牌势必也将被非主流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