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年春季会议上建议,金融机构要加快投融资结构低碳转型步伐。在境内,要持续扩大绿色投融资占比,制定碳中和计划,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帮助股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实现节能减排。在境外,工商银行将按东道国自主原则、可再生能源优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成本可负担原则支持境外能源项目,支持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持续提升绿色贷款余额,力争2030年末可再生能源投融资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一倍,并设立逐步煺出煤炭融资的路径图和时间表。
周月秋表示,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气候变化也关系到金融能否稳健、安全发展和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发展统筹环境与社会、长期与短期、速度与质量的可持续金融对全球经济疫后高质量复苏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1.提升绿色资源配置能力,绿色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奠定基础。完善、高效的绿色资源配置体系将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2.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高损失、难预测的“绿天鹅”事件引起全球金融监管重视,可持续金融能够提供识别和量化此类风险的方法和工具,如压力测试和ESG评级;实现风险定价和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如碳交易;3.强化全球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全球金融机构绿色、低碳、民生项目合作日益密切;跨境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迅勐增长,金融研究合作不断丰富。可持续金融已成为全球合作的“绿色纽带”。
此外,“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应以可持续金融为抓手,服务好资源节约、低碳转型、普惠民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