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内网友笑谈为“十三香”的iPhone13发售后,该款手机最多的热词就是秒光、官网崩溃、抢不到。而在临近双十一的今天,该款手机货源仍然比较紧张。作为发售iPhone的苹果公司,有没有从新款手机的大卖中受益呢?该公司恰巧近日也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报。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当地时间10月28日),苹果(AAPL.O)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财季的财报(笔者按:该报告期是2021年7-9月,苹果财报不是从每年1月开始算的)。市场解读为本财季业绩表现平平,不及预期,财报公布后股价下跌。这是怎么回事呢?该季财报有哪些值得解读的方面?
iPhone全球销量重回第二,但低于预期
整体来看:财报显示,7-9月,苹果实现营收8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市场预期846.9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205.51亿美元,同比增长62%,市场预期203.3亿美元。每股收益(EPS)1.24美元,同比增长70%,每股收益与分析师普遍预期基本相符。营收增长并未达到市场预期,好消息是,调整后的净利润稍稍超出预期。
实际业绩与机构预期的落差,也进一步影响到其股价的变动,在财报公布之后,苹果公司股价盘后跌超4%(美股有盘后交易时间)。10月28日,苹果股价收盘价为152.57美元/股,第二天10月29日跳空低开后反弹。但截止29日收盘,苹果股价为149.80美元/股,仍低于28日收盘价格,不过29日盘后股价稍上涨,虽然仅有0.08%。从本季财报公布后的两天股价表现来看,也可见资本市场的“纠结”。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iPhone笔者重点说说:
本季财报来自于iPhone的营收为388.6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64.44亿美元,同比增长47%,但未能达到机构预期。据Refinitiv提供的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苹果公司第四财季来自于iPhone的营收将达415.1亿美元。
从更具体的市场角度来看本季iPhone的表现:
1、iPhone业务同比增长,来源于量价同升的双重驱动。根据2021年三季度Canalys的预估数据,iPhone当季的出货量约有490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18%。而本次苹果财报iPhone业务同比增长47%,依此估算出当季iPhone出货均价同比增长有25%左右。此外,数据反应,iPhone高价机出货占比呈现上升的态势。而本季的新品发布后,PRO及PRO Max也继续保持强劲的市场需求(加钱真香,谜之定价。笔者在此呼吁广大读者理性消费,按需购买)。
2、iPhone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疲软,本季增长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在本季实现同比+3%的增长。从中国手机市场的结构来看,主要有国产品牌和以苹果为主的国际品牌。测算中国手机市场中国际品牌的出货量表现,同比下滑6%,低于市场整体表现。同时iPhone在中国市场出货同比下滑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同比正增长,iPhone在海外市场的出货增长抵消了中国市场的疲软表现。
我们还有国际机构的最新数据来验证。恰巧近日Strategy Analytics和IDC都公布了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我们来看看大环境。
10月29日,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智能机共出货3.273亿部,同比下降10.8%,这是由于供应链限制所致。该机构预计,供应限制将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
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0.8%,为3.273亿部。它结束了该行业在过去四个季度经历的复苏阶段。供应限制重创智能手机市场,许多供应商无法满足即将到来的假日季的强劲需求。我们预计供应限制将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三星保持领先地位;苹果重回第二。小米,OPPO,vivo分列三到五名。下图为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情况。
以上说的是全球情况,再来说国内第三季度销量。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1年Q3出货量为7960万台,同比下滑4%。经济不确定性、元器件紧张、消费者换机周期持续延长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上季度相比,荣耀增长迅猛,一举进入国内出货量前三的位置。vivo和OPPO保持前二,而小米和苹果分别下滑至第四和第五。”
再来看另一家机构调研的全球数据。据市场调研机构IDC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在厂商份额方面,三星以6900万台的出货量和20.8%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苹果以5040万台的出货量重新位列第二,市场份额为15.2%,并获得了亮眼的20.8%同比增长。小米以13.4%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三位,出货量为4430万台,同比下降4.6%。vivo和OPPO并列第四,出货量分别为3330万台和3320万台,市场份额分别为10.1%和10.0%。vivo的出货量同比增长5.8%,而OPPO在本季度同比增长8.6%。
笔者查询了国内手机出货量自2016年至今,近五年来的数据情况(见下图)。发现国内手机出货量在大趋势上是下跌状态,特别是2021年整体更是呈连续下滑态势。
以上多方面的数据恰巧验证了苹果本季财报,“苹果手机iPhone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疲软,本季增长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这个观点。顺带提一句,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站上了老二的宝座,如今小米又回到了第三的位置,不知道雷军是否紧张?笔者看了下小米(01810.HK)的股价,自8月初雷军公开演讲后,股价至今呈整体下跌趋势。
为何大环境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今年的“缺芯”问题。苹果CEO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供应链问题导致苹果当季营收直接减少了60亿美元。对于芯片短缺问题何时能缓解,他表示“自己也无法给出准确预期”。
对于iPhone外的其他硬件,财报显示iPad和Mac本季度分别实现营收82.5亿美元/9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21.4%/增1.6%,而市场预期本季度iPad和Mac营收分别为72.3亿美元/92.3亿美元。和机构预期相比,iPad的表现大超预期,而Mac则表现平平。
iPhone业务是苹果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不及预期的表现直接影响市场对苹果的信心。虽然如此,不过也需看到,在“缺芯”大环境下,iPhone的销量在本季表现又重新回到了全球第二,还是很“给力”的。某著名相声演员有这么一句话:“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苹果公司的本季财报,报告期是7-9月,而iPhone13真正开始铺货是10-11月,尤其来自中国的双十一是每年iPhone的传统“旺季”,但这个时间点并没有算在本季财报中,所以“十三香”能否让下一季的苹果财报好转起来?还是很有预期的。
苹果也要“造车”,就是“运气”不太好
iPhone业务本季低于预期是这次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而自从库克接替乔布斯以来,iPhone每年的发布会一直被吐槽并没有什么亮点(与乔布斯时代对比)。在手机业务增长乏力的今天,众多手机厂商其实也在谋求“出路”。
今年国内的新能源“造车”概念特别火热,手机厂商纷纷宣布入局“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排名前列的苹果其实提及“造车”的概念更早。早在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代号为“泰坦”的造车计划,打算推出一款能与特斯拉抗衡的新能源汽车。为此,苹果动用了庞大的资金将克莱斯勒、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的动力测试和混合动力系统工程师挖走,组建成了一支有1000位员工的团队。
然而,苹果的造车计划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延续,随着员工的离职,苹果不得不暂缓造车,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2020年,苹果已经获得超过100项汽车相关的专利技术,涵盖了自动驾驶、车载系统、车体结构、智能座舱等。自动驾驶技术专利的占比从2016年的22%上升到了2019年的41%。由此来看,虽然苹果汽车仍处于概念阶段,但其已经在整车制造、自动驾驶以及车载娱乐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苹果的自动驾驶里程在2020年也突破了3万公里,脱离方向盘的距离也延长到了232公里。对此,苹果CEO库克表示:“在我看来,自动驾驶是一项核心的技术,退后一步来说,汽车在很多方面就是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也将会看到苹果公司的在这方面的努力。”
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些许成绩后,苹果在今年1月重启了造车计划,并寻求与车企合作代工生产汽车。不过让笔者啼笑皆非的是,苹果公司“造车”的负责人在前段时间被人挖走了。
9月7日,福特汽车发布公告称,苹果公司造车项目的负责人道格菲尔德加入福特,担任福特首席先进技术官,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汇报。
国内流传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铁岭,科技的尽头是造车”,为什么无论国内国外,手机厂商都开始造车了?仅仅是因为新能源赛道火热吗?
其实背后还有原因。前文提到,近年来手机销量都是下滑趋势。智能手机市场早就从高速增长状态,改为了“存量博弈”时代。想想身边的例子,从以前大家几乎一两年换一台手机,到现在有多久没换手机了?这背后原因,无外乎现在手机科技的研发,已经到了瓶颈阶段,和PC电脑类似,这两年来每年的手机发布会,各品牌都算上,大家想想都有什么让人惊喜的“黑科技”出现?似乎并没有!换句话说,现在手机的性能,已经足够大家的日常使用了。人们的换机动力并不足。这才是手机厂商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本质原因。
在国内的造车领域,行动最快的手机厂商是小米。10月19日,雷军在小米投资者日上表示,造车进展超过了预期,小米汽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第一个工厂将落地北京亦庄,目前研发团队已到岗了453人。不过本文主要写的是苹果,所以这方面就不展开写了。
小结
iPhone业务本季大幅低于预期,让财报公布后的苹果股价在两天内小幅下滑,数据显示,2021财年第四财季是自2016年4月以来苹果业绩首次未能超过分析师预期,也是自2017年5月以来苹果营收首次低于预期。
不过也需指出,即使在供应链紧缺的大环境下,苹果的全球手机销量又回到了第二的位置。此外,在手机厂商纷纷“造车”的时候,其实苹果早在2014年就开启了“造车”计划,就是“命不好”而已,连部门负责人都被同行挖走了。
从战略层面来说,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对季度业绩有不利影响,但这也是公司产业链地位的“试金石”,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能“全球第二”,本身就说明了苹果的实力。笔者认为,短期的因素会过去,而护城河的打造是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iPhone是苹果的主要营收来源,但苹果也在把手伸向当下最火热的“造车”领域,打造自己的护城河。这与国内华为努力在“万物互联”的鸿蒙OS上发力是类似的。在手机业务达到瓶颈期的今天,如何思考下一步战略方向,是当下每个手机厂商都要面对的问题。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