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芯片巨头宣布涨价!
11月2日,据媒体报道,美国芯片巨头ADI(Analog Devices,亚德诺半导体)面对来自供应链全方位的涨价压力,尤其是晶圆制造成本大幅提升,因此公司确定将调涨产品价格以转嫁成本。
从之前流出的涨价函来看,ADI计划对公司及旗下Maxim公司部分产品再度提价,涨价措施从2021年12月5日起开始执行,而未被纳入此次“再涨价”范围内的Maxim产品,则继续按照之前沟通的6%价格涨幅执行。
IC Sights数据显示,2019年ADI是全球市占率第二的模拟芯片厂商,仅次于德州仪器(TI)。此次涨价是公司下半年以来首度涨价,上一次还要追溯到4月初。当时公司决定调涨部分旧型号产品报价,涨价执行日期为5月16日,涨幅约25%。
模拟芯片为什么涨价?
事实上,模拟芯片行业近期涨价新闻不断。
ADI的模拟芯片同行——龙头公司德州仪器在9月上旬便已宣布了一轮涨价措施,新价格将于9月15日起生效;安森美则对部分产品进行涨价,并于10月初生效。此外,另外一家芯片公司Silicon Labs也表示将从11月28日起提高所有产品线的定价,包括现有积压产品订单。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半导体及芯片的价格一直处于上扬阶段。全球半导体各细分子产品均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模拟电路、传感器和分立器件涨幅均超20%。
那模拟芯片为何频繁涨价?其实原因就是下游需求旺盛,同时叠加产能供给不足,导致的缺芯潮。
需求方面高速增长,疫情催生了抗疫、防疫、居家办公相关电子设备等需求;与此同时,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工控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WSTS公开数据,2020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13%,其中2020-2022E年CAGR达到9.7%,主要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和工业数字化转型等需求推动模拟芯片出货量增加。根据WSTS,至2022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12亿美元。
供给方面,产能明显不足。由于模拟IC对制程要求不高,多采用8英寸晶圆生产,但8英寸产能持续紧张,代工巨头的新建产能多集中在先进制程。而且模拟IC相关产品的毛利率较低,订单优先级不高。台媒援引业内人士报道称,模拟IC供应商为今年下半年争取到的代工产能远远不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而他们被承诺的2022年产能支持只能满足70-80%的客户需求。
此外,大多数国际IDM产商已将生产重点放在汽车芯片和工业控制芯片上也是模拟IC产能受限的原因之一。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模拟芯片行业供需持续紧张。国金证券分析师郑弼禹表示,电源管理芯片受到需求增加以及产能紧缺的双重影响,部分产品交货周期拉长到50周以上。
国内模拟IC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在国内的模拟IC行业,存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一种是垂直整合的IDM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规模经济性,因为IDM厂商具备核心技术优势,能够对各环节进行整合优化,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但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另一种是是专业分工模式(Fabless),模拟器件的设计、制造、封测分别由专门的企业来完成。例如器件设计企业卓胜微、圣邦微电子、思瑞浦;
这种分工模式下, 设计厂商可以将资金和研发精力专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还可以降低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但是无法做到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协同优化。
目前国内的半导体厂商主要以Fabless模式为主,IDM模式的厂商不多。
今年以来,模拟芯片涨价潮席卷全球,A股模拟IC公司的业绩也充分受益涨价行情。数据显示,A股共有14家模拟芯片设计厂商,有超过八成公司第三季度营收、扣非净利润均录得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晶丰明源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近25倍。
多家企业也在报告中表示,业绩大幅提振的原因之一便是产品涨价。
同时,长远来看,国内模拟IC也迎来国产替代的机遇期,业绩的增长有望具备较强的持续性,而不仅仅止步于短期的涨价。
中国是全球模拟芯片第一大市场,根据WSTS数据,2020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占全球42%,达233亿美元,于此同时,2020年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却仅为12%,近年来自给率呈上升趋势,但主要市场份额仍被国外巨头占据。
东莞证券研报指出,我国处于功率半导体供应链的相对末段,产品以低功率半导体器件为主,在高附加值、市场份额更大的中高档产品领域话语权较弱,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近年来,在行业快速发展、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我国功率半导体企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