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两个重磅会议凸显了基建在今年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论述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到五大领域。随后,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放在了通稿中较为靠前的位置。考虑到当前国内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基建发力成为今年稳增长政策最核心的抓手。
上半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10%以上的高增速。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新增债发行量同比大幅多增2.1万亿,用于基建的比例提升到68%。如果从地方新增债(一般债+专项债)口径去估算,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投向基建的新增债同比多增了接近1.9万亿。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突破10%已经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专项债的大额增量弥补了城投融资的缺口。尽管4月疫情可能会拖慢单月基建的投资节奏,但随着5-6月国内疫情逐渐好转,从资金的角度来看,上半年基建投资保持10%以上的增速是大概率事件。
城投融资边际放松+低基数是下半年基建的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也有望冲击10%的增速水准。过去几年城投的融资约束确实是基建投资最大的阻碍。这一现象在去年年中的15号文之后,三季度愈发凸显——尽管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不小,但基建投资几乎零增长(两年平均)。据我们估算,去年15号文出台后的一个季度内基建投资中来自城投的资金月均同比减少超过1500亿元。但是,从央行“23条”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于城投的表述发生了边际变化,今年城投融资或将进入相对宽松的周期。如果假设今年下半年广义城投的基建融资增量能够回到2020年下半年的水准,那么下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也有望冲击10%。
今年基建投资新老结合,几大重点方向:
第一,专项债的重点投向: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专项债投向的三大领域中,去年四季度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的发债规模占比都是扩张的,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占比在下降。这也符合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从专项债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可能是今年弹性比较大的方向。
第二,水利投资短期弹性大,全年空间相对有限。年初国常会曾明确要求对列入规划、条件具备的专案要简化相关手续,特别是前期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专案要推动抓紧实施。据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介绍,2022年预计可完成水利相关投资约8000亿元。8000亿的水利投资对应5.6%的年增速,虽然增速不高,但节奏前置——今年一季度水利投资同比增长10%。
第三,新能源和电力系统投资正当时。《“十四五”现代能源规划体系》目标对应的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需达到6.4%,要达到双碳目标,还需加快提升新能源占比。随着全国用电量及最高用电负荷的较快增长,对电力保供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投资和电网投资有望维持较高增速水准。
第四,数位基础设施可能是长期弹性最大的方向。政府高度重视数位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从“十四五”数字经济预期发展指标来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0%,软体和资讯技术服务业规模接近翻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提升2倍。《新型资料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画(2021-2023年)》要求,2023年底全国资料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这意味着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长期投资增速可能需要超过其他领域。
风险因素: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信用风险事件;城投融资政策的变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