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压铸技术具备减自重、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伴随特斯拉、多家新势力逐步应用,一体化压铸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已成为较为明确的趋势。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望受益。
车身技术的革新始终以兼顾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车重为核心,已经历结构简化、材料替换两个阶段。
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主要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随设计工艺进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结构更简单、品质更轻、燃油经济性更好的承载式车身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步成为SUV、轿车车身设计的主流选择。而在新能源化过程中,由于电池本身重量较大影响续航里程,而通过铝替代钢降低自重的成本低于增加电池以延长续航的成本,因此汽车轻量化的进程得以持续加速。
减重降本优势驱动一体化压铸渗透率提升,CTC或成更远期方向。
传统车身制造工序焊接点位元较多,流程复杂,一体化压铸能够实现部分或整体车身构件一体化成型,减少分体冲压、压铸后焊接的复杂过程,具备效率高、成本低优势,根据特斯拉的测算,后底板的一体化压铸可使得对应部件制造成本下降40%。而在一体化压铸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对于电池的结构简化以及减重也产生新的追求,CTC技术应运而生,CTC技术取缔了模组、电池包,将电芯直接集成至底盘,在减重、优化车身布置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当前特斯拉、零跑等整车厂已提出CTC架构,我们认为CTC技术或成为未来纯电车身及底盘架构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体压铸行业空间广阔,进入壁垒较高,压铸厂相对整车厂更具规模优势及技术积累,有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中国一体化压铸制造端、材料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8亿元、88亿元,2021-2025年CAGR均超过150%;设备端来看,2025年全球6000t及以上压铸机行业规模有望达47.2亿元,2021-2025年CAGR为96%。从壁垒来看,我们认为一体化压铸存在设备领先性布局、材料配比、模具设计等三大壁垒,进入门槛较高,竞争格局有望优于传统压铸件。从参与者来看,整车厂、供应商均积极布局,我们认为,整车厂与协力厂商压铸厂共存的竞争格局将持续,但协力厂商压铸厂更具成本与技术优势,有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风险
一体化压铸渗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