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份美国通胀率上升至9.1%,这是1981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能源价格的贡献居功至伟。在汽油大涨59.9%、燃料油大涨98.5%、电价上涨13.7%以及天然气大涨38.4%的带动下,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41.6%,是1980年4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有意思的是,成品油的价格涨幅要远超原油价格。
Tradingeconomics的数据显示,美国WTI原油价格一年涨幅为48.70%,而欧洲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涨幅亦相若,为49.29%。然而,汽油的价格涨幅却达到52.81%,民用燃料油涨幅更高达86.38%。显然,成品油价的涨幅远超原油。
如此显著的差价,对于依赖油价的行业来说,是机遇(对于勘探和炼油公司而言),也是风险(对于航空公司而言)。
得者:“两桶油”相继发盈喜
如果说谁最能从油价上涨中受惠,石油公司自然首当其冲,这也是“股神”巴菲特一再加仓西方石油(OXY.US)的原因。
中资石油公司也不例外,中国石油(00857.HK,601857.SH)与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600938.SH)相继发布盈利预喜。
中石油预计,在其加强油气勘探、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油气销量的带动下,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将增加265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到320亿元,增幅为50%到60%;扣非归母净利润或较上年同期增长420亿元到480亿元。
笔者据此计算,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或介于795.36亿元-850.36亿元之间;2022年第2季归母净利润或介于404.77亿元-459.77亿元之间,按年增长60%-82%。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或介于872.31亿元-932.32亿元之间;第2季扣非归母净利润或介于475.93亿元-535.94亿元之间。
同样,今年4月回A上市的中海油也发布盈利预喜,预计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推动下,其上半年盈利水平将大幅提高。其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或为705亿元到7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72亿元到392亿元,同比增加约112%到118%;扣非归母净利润或为698亿元到715亿元,同比增加373亿元到390亿元(或115%到120%)。
笔者据此估算,中海油2022年第2季归母净利润或介于362亿元-382亿元之间,按年增长95%-106%;扣非归母净利润或介于358亿元-375亿元,按年增长98%-108%,见下表。
笔者认为,中石油和中海油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利好,不仅因为油价上涨,更因为其更为优越的经营模式。
中石油主要从事勘探与成品油销售,其中勘探和开采的原油产品主要供应给其自身的炼油业务,因此能够完整把握成品油油价涨幅大于原油价格涨幅所带来的机遇。
中海油主要从事离岸海洋石油开发,其毛利率要远高于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是因为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技术含量更高,前期投入大,但是在开采的过程中固定支出相对于陆上石油勘探开发要小,因此其利润率要优于陆上石油开发。
中海油涉及的下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能够利用其自身的开采业务盈利能力优势,完整把握原油价格上涨。
失者:三大航司亏损扩大
资本从来都是零和游戏,有得者,自然有失。油价上涨,得益的是石油公司,而失意的将是依赖于油品来进行其自身业务经营的行业,例如航空业。
在“两桶油”上半年盈利高歌猛进的同时,三大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01055.HK,600029.SH)、中国东方航空(00670.HK,600115.SH)以及中国国航(00753.HK,601111.SH)却黯然发布业绩预亏。
中国南航预计其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介于102亿元到121亿元之间,相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46.88亿元;扣非归母净亏损为103亿元到125亿元之间,相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48亿元。
中国国航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介于185亿元到210亿元之间,远高于去年同期的67.86亿元;扣非归母净亏损亦达到186亿元到213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69.20亿元。
中国东航预计,其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介于170亿元到195亿元之间,远高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52.08亿元;扣非归母净亏损介于173亿元到198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56.19亿元,见下表。
三大航空公司的半年净亏损大幅上升,原因并不难理解:期内局部疫情导致运量下降,而高昂的油价更是雪上加霜。
见下图,三大航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吨公里远低于2021年上半年的水平,甚至还低于疫情刚刚出现时的2020年上半年水平,主要因为局部疫情导致出行需求下降。
航空公司的开销中,最大的项目包括折旧(自购飞机的折旧以及租赁飞机的支出和摊销)、燃料以及员工支出。折旧和摊销的支出基本固定,若收入下降,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增加,拖累航空公司的盈利表现。
除此以外,燃料成本随油价急涨也蚕食了航空公司的收入,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燃料油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超原油。
从上图可见,代表飞机燃料价格曲线的蓝线在2022年第2季的增幅十分显著,远远凌驾于指代布伦特原油价格的红线之上。
后市该如何把握机会?
未来将如何演绎?
从供应端来看,OPEC或有意维持原来的减产计划,也就是说,很大可能不会增产,以弥补某大国被限制供应的影响,这或触发部分地区的供应不足(尤其欧洲)。
然而,从需求端来看,美国的高通胀(特别是能源价格高企)以及欧洲的能源难求,或导致需求收缩——价格太高,负担不起,可能令部分消费者选择其他替代品或降低消费欲望。
另一方面,欧美通胀高企,也从劳动力、上游产业成本增加传导到生产端,将可能令生产商缩减生产规模,或是暂停生产,以降低亏损,这将降低需求。
S&P Global的报告显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之一中国,6月份原油进口量降至47个月的低位,为875万桶/日(来自海关总署7月13日的数据),按年下降11%,较上月下降19%,而且也远低于大部分分析师的预期,主要因为国营炼油厂降低现货采购。
2022年上半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按年下降3.1%,至2.53亿吨,或1023万桶/日。
该机构猜测,国内原油进口量下降或因5月份的原油库存量高达9.45亿桶,为11个月的高位水平,相当于国内原油储存能力的63%,导致对进口需求下降。
总括而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美国通胀高于预期,以及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扩大加息幅度遏制经济增长导致需求萎缩,此外,笔者认为,美元兑欧元和英镑汇价急升,将可能削弱欧洲国家能源采购的支付能力,对中短期油价带来挑战。
长远而言,当前的能源问题或突显出替代能源的重要性。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走在世界的前沿,未来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新能源,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将降低,油价的起伏或不会再对全球工业和消费带来显著影响。
因此,油价在短期仍将持续波动,国内航空公司的业绩将继续受到疫情反复以及油价起伏的影响,但笔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复常,航空需求有望见底反弹,再加上油价因为替代能源的发展而受到遏制,将利好三大航司的业绩,所以中长远来看,三大航司的股价有望见底反弹。
石油股方面,短期应继续得益于油价高企,长远前景则取决于这些企业摆脱对石油业务的依赖,转向新能源、新业务发展的能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