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可立克(002782.SZ)继续走弱,下跌2.46%,两天内下跌超10%,目前公司报收21.45元/股,市值102.3亿元。
可立克股价走弱,或许与一则减持公告有关。
实控人公司“清仓”式减持
自4月27以来,可立克股价持续上涨,短短三个多月累计涨幅超过160%,期间创下近5年来的股价新高。
就在股价创出新高之际,可立克突然发布股东减持的预披露公告。
8月2日,可立克发布股东减持公告称,赣州鑫联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1101.62万股的公司股份,即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31%。
截至6月30日,鑫联鑫位列可立克第三大股东,共持有公司1101.62万股,此举意味着股东欲“清仓式”减持。
当前,可立克第一大股东为盛妍投资,持有公司31.77%的股份,可立克的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铿控股盛妍投资90%的股权;可立克第二大股东为肖铿母亲顾洁、胞妹肖瑾控制的可立克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可立克30.33%的股份。肖铿、顾洁、肖瑾为一致行动人。
据可立克招股书披露,鑫联鑫是公司上市时的发起人股东之一,是肖铿控制可立克的平台之一。
天眼查显示,肖铿持有鑫联鑫54.94%的股份。鑫联鑫的前十大股东中,除肖铿外,作为可立克的副总经理,顾军农、周正国、周明亮、晏小林等4位也跻身其中。可立克招股书披露,鑫联鑫的其他30多名自然人股东为可立克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
虽然公司表示,本次拟减持是因为“自身资金需要”,但是实控人、高管集体大幅减持,还是不禁让市场心生疑惑。
磁性元件龙头,涉足新能源
资料显示,可立克的主营产品分为磁性元件和开关电源两大类。其中,磁性元件按照产品特性可分为电源变压器、开关电源变压器和电感三大类;开关电源产品按照产品特性可以分为电源适配器、动力电池充电器和定制电源三大类。
其中,磁性元件产品收入占比一直在50%以上,主要应用于UPS电源、汽车电子和光伏逆变器等电子设备。磁性元件是光伏储能核心部分逆变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储能、升压、滤波、消除EMI等关键作用,目前公司直接或间接客户涵盖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古瑞瓦特、上能电气等主流光伏公司。
根据测算,预计全球光伏储能逆变器市场磁元件空间将由2020年48.9亿元提升至2025年114.2亿元,复合增长率18.49%,景气度颇高。
此外,磁性元件也在新能源汽车中被广泛使用。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里面新增了OBC、逆变器、共模电感、差模电感等磁性元件。公司目前已进入奥迪、比亚迪、现代、长城、小鹏、蔚来、理想等知名车企的供应链。
不过业绩方面来看,可立克近些年营收虽然有所增长,但盈利能力很不稳定。
截至2019年至2021年,可立克净利润分别为0.223亿元、2.06亿元及0.263亿元,分别同比-73.78%、+824.4%及-87.25%。不难看出,可立克近三年净利润表现十分不稳定,犹如坐过山车。
可立克2020年为何突然“异军突起”,2021年又迅速滑落?
背后的主要原因或是投资收益的影响。2020年,公司取得投资净收益0.6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0.47亿元,两项合计增加净利润1.09亿元,再加上管理费用等减少,使得当年净利润大幅增长。若刨除该因素,公司盈利状况不算理想。
2022年上半年,可立克净利润增幅由降转升。财报显示,该公司分别实现营收与净利润为10.38亿元和6172.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43%和42.56%。
高溢价购买亏损资产为哪般?
就在可立克减持公告的同时,公司不惜高价收购尚处于经营亏损阶段的资产。
8月2日,可立克宣布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自然人李东海所持有的深圳海光电子10%股权。
经协商,该10%的股权交易作价为1955.30万元。经测算,本次交易的溢价率高达761.92%。此外,可立克还受让了交易对方的272.70万元债权,因此,本次交易的交易对价为2228万元。
此前的2021年12月,公司对价1.86亿元向天津光电收购海光电子54.25%股权。本次交易经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海光电子 64.25%股权,获得实际控制权,两次合计耗资达2.08亿元。
资料显示,海光电子成立于1988 年,由中国电子旗下中国通广电子、深圳市国资委旗下深圳南油集团、天津市国资委旗下天津光电集团联合创立。
海光电子在磁性元器件领域深耕多年,聚焦变压器和电感,终端应用领域广泛,主要为通信(通信电源和通信网络)、新能源(光伏储能与充电桩)、新能源车三大方向。
不过,海光电子盈利能力却不甚理想。2020年、2021年,海光电子的净利润分别为187.77万元、-692.71万元。
从当前股价表现来看,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于此笔收购似乎并不看好!
结语——
可立克算是磁性元件领域的佼佼者,不过近些年业绩表现堪忧,对此,公司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并购海光电子。
不过,海光电子去年暂未盈利,公司花高价收购了一块亏损的资产,未来能否强强联手,打造1+1>2的效果,现在还言之过早,需要长期继续跟踪。目前适逢实控人公司减持,前期涨幅又不小,股价短期面临的下行压力明显在加大。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