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只白马股倒下了,这次是华友钴业(603799.SH)。9月28日,该股“精准”的跌停。
近段时间白马股连遭重锤,之前的片仔癀(600436.SH)、迈瑞医疗(300760.SZ)宁德时代(300750.SZ)、东方财富(300059.SZ)、爱美客(300896.SZ)、三安光电(600703.SH)等千亿市值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关于华友钴业的跌停,或许是千亿市值白马股的“连坐效应”引发的无辜跌停,也或许是自身出现利空的因素。
关于此次跌停,官方只无奈地回应一句:“我们也很疑惑”。
未来华友钴业的股价会是“躺平”的姿态吗?华友钴业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它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是怎样的?还值得期待吗?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其发展史。
01白手起家,钴业大王
华友钴业的创始人陈雪华的创业之路,有几分传奇色彩,搞过养殖、卖过豆芽,后进了村办化工厂,从市场到技术,自学成才,最终爬到副厂长的位置。
1993年,厂子停产,陈雪华借钱盘了下来,生产氧化镍,这玩意可以用作镍氢电池和半导体薄膜。
6年的艰苦创业,陈雪华将氧化镍做到了全国第一,并远销海外。
由于镍氢电池是氧化镍下游的主要应用阵地,但到了2000年,陈雪华细心的发现镍氢电池的主流地位遭到锂电池的冲击,但锂电池的原材料涉及到——钴。
其实,之前在生产氧化镍的过程中,钴常常作为附加品出现,只是陈雪华没有重视。
当机立断,陈雪华开辟了钴产品的生产线,后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需求急剧增加,钴产品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
2002年,陈雪华建立了第二条钴的生产线,并引进北京有色金属总院的湿法冶炼技术,来力挺钴业的发展,随后华友钴镍正式成立,此乃华友钴业之前身。
华友钴镍,为啥不是华友镍钴呢?两字的先后顺序也暗中契合了陈雪华有意扶持“钴”作为主打业务的决心。
但隐患随之暴露,中国很缺钴。
陈雪华本人也说:“我从2003年开始思考,华友既然选定了钴作为核心产业,公司又处在一个缺乏钴的国家,如果原料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终有一天要无米下锅。”
全球钴储量分布情况,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USGS):
中国的钴金属储量处于末尾,在缺钴的背景之下,陈雪华不得不踏上寻钴之路,第一站选择了刚果。
但陈雪华到刚果时,为时已晚,当地矿产几乎都已被全球矿产巨头瓜分殆尽,怎么办呢?只能等,等一个天赐良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矿产行业,各种重金属的价格暴跌,矿产巨头破产的破产,停产的停产,行业一片狼藉。
然而,陈雪华却笑了,当时的行业危机对他来说是个良机,一口气从西部矿业手中接下了COMMUS、MIKAS、WESO三家刚果(金)矿山公司的控制权,成了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在刚果(金)拥有钴矿开采权的民营企业。
收购的资金主要来自之前引入的浙科风投、中比基金等战略投资者,也正是在2008年,华友钴镍以2007年12月6日净资产4.48亿元为基础折股,整体变更为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后期IPO作好铺垫。
回过头看,这笔收购风险非常大,毕竟当时金融危机对钴金属的价格冲击余温还在,谁也不能保证以后钴产品会卖个好价格。
另外一个风险点是开采难度是有的,当时陈雪华把在非洲创业比喻成在月球上差不多;
还有就是当地的政策、开采的成本等,未知数太多。
但后来证明陈雪华的决断是对的,且是成功的,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保证,无米之炊的难题得到解决,最终奠定了钴业大王的大佬位置。
对于华友钴业这样的资源型公司,核心竞争力最终看的还是谁手里矿资产多,因为这是最稀缺的资源,生产技术的门槛其实并不高,钴产品的同质性与较高,难分伯仲。
我们通过分析华友钴业的创业史,最起码对老板有个基础性的认知,看到了他有勇有谋的一面,他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并且该公司在非洲区域比较“吃得开”,能够把矿山等资产攒在手里。
目前公司钴原材料主要来源于自有矿山、刚果(金)当地矿山和矿业公司采购、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采购等多个渠道,自有矿山供给钴原料约每年四五千金属吨左右。
2022上半年,公司正在推进Arcadia前景锂矿建设开发、布局了津巴布韦锂矿和刚果(金)锂矿资源、与福特汽车和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规划建设高压酸浸湿法项目以开发淡水河谷印尼Pomalaa矿山。
华友钴业“圈矿”方面的战略野心是以刚果为中心,向整个非洲辐射,目前已经开辟了印尼这一全新的原材料阵地。9月份,公司还在招兵买马向印尼当地输送人员。
当然,不是说手里有矿就万事大吉了,还得看下游的需求旺不旺,还得看价格。
02一体化布局前景可期?
公司目前主打业务公司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其一,新能源业务,主要聚焦锂电正极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和钴酸锂材料,产品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池、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其二,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材料和钴、镍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消费类电子正极材料。
新材料业务在公司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中,三元前驱体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自供,同时外购部分作为补充。三元前驱体的客户主要为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在销售定价方面,主要参考镍、钴、锰金属的市场价格,结合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供需情况来综合定价。
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已经进入到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产品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到大众MEB平台、雷诺日产联盟、沃尔沃、路虎捷豹等欧美高端电动汽车,并与特斯拉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进入特斯拉核心供应链。
其三,资源业务,主要包括钴、镍、锂、铜等有色金属的采、选和初加工。钴、铜业务主要产品为粗制氢氧化钴和电积铜。
其中,粗制氢氧化钴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新材料业务钴新材料的冶炼,电积铜产品一般销售给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主要采取与LME铜价挂钩方式定价。
这三大业务并非独立,而是上下游关系,专业术语叫一体化。
我们看看公司2022上半年的出货量是怎样的?
正极材料出货量约3.83万吨,其中三元正极材料总出货量3.32万吨,同比增长约52%,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2.64万吨,占三元材料总出货量的约80%,这说明公司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三元正极材料出口业务超过中国出口总量的50%,这与公司的LG化学的供货有关。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约3.69万吨(含内部自供),同比增长26%,高镍产品占比逐步提升;
钴产品出货量约1.85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3%;
镍产品出货量约1.60万吨(含受托加工业务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126%。
由于上面这三大产品都涉及到自供,尽管自供的比例并未明确公布,我们依然可以推测出华友钴业的产品战略是,优先保证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其次是三元前驱,最后才是钴产品。
道理很简单,三元正极材料的毛利率高,不然公司就直接把三元前驱卖给正极材料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厂商了,何必多此一举呢?
由于公司的正极材料的生产线有限,产能吃紧,不能完全消化内部上游材料端的供给,才会出现材料端多余的部分外销的现象。
但这种现象不一定会持续下去,只要公司加大正极材料的产能就行,因为订单是不愁的,正极材料下游是电池厂商,9月份以来,欣旺达、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先后出现大手笔扩产的动作,所以需求是旺盛的。
步入2022年后,各大车企加大新车型推出步伐,比如理想的L9,小鹏的G9,上汽的飞凡R7、赛力斯的问界M7、零跑的C01等,这么多新车型的量产需要多大体量的动力电池可想而知。
由此,我们发现华友钴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是横跨中游、上游,这样的打法是稳健的;而且下游的需求说到底还是在于新能源车的产销量情况,这个是大势所趋,不用做多赘述。
那么,华友钴业就高枕无忧了?也未必。我们需要进行横向对比。
03单押三元暗藏隐忧
华友钴业最大的短板貌似是没有切入到磷酸铁锂电池这一赛道。
因为它没有储备磷,而且也没有相关的生产线。
动力电池方面,当下的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反超三元电池。我们可以通过两组数据对比一下:
2022年8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7.2GWh,占总装车量62.0%,同比增长138.6%,环比增长20.0%;三元电池装车量10.5GWh,占总装车量37.9%,同比增长97.1%,环比增长7.0%;
2022年1-8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95.9GWh,占总装车量59.2%,累计同比增长172.2%;
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66.0GWh,占总装车量40.7%,累计同比增长61.1%;
无论是当月还是累计,同比还是环比,磷酸铁锂电池都是力压三元锂电池。
尤其是8月份当月的三元电池装车量的环比增量才为7.0%,有点接近停滞不前的味道了。
而且,磷酸铁锂电池最下游对接的是储能赛道,而三元电池因为安全因素早已在政策层面被剔除局。
我有,你没有,那你的估值就会间接变低,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因为大部分正极材料厂商目前的状态是已经着手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这一领域了,而华友钴业还无动于衷。
或许是华友钴业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打法,没有保障磷的供应前提下,不会轻易再开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这一产线。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