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
五大产业集群涉及众多细分领域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称,要在浦东、宝山、闵行、金山、奉贤等区域,提升“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承载能力,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涉及4个细分领域,分别是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
在浦东、徐汇、杨浦、宝山、闵行、嘉定、青浦等区域,以场景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打造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涉及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技术。
在浦东、闵行、嘉定等区域,打造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攻关先进核能、新型储能领域。
在浦东、杨浦、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区域,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涉及深海探采、空天利用领域。
在浦东、宝山、金山等区域,提升产业转化承载能力,打造未来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在于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非硅基芯材料。
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涉及哪些上市公司?
以上5大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基本也都是近些年来的热门产业,而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又是2022年备受瞩目的一个领域。
而核能其实也属于清洁能源的一个分支,只是引起的关注没有光伏、风电多。
上述的《行动方案》指出,要加快商业化先进核能技术攻关,开展新型小堆、超高温气冷堆装备研制以及新型核工程材料研发应用。攻关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及模块化智能装备,研发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开展新型核聚变能源系统技术预研,推进核能小型化技术验证,开展多能融合示范应用。
实际上,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核电产业上游为核燃料循环,即铀的采掘提取、燃料组件的加工制造及乏燃料循环处理,中游为核电设备,包括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及辅助设备,下游为核电站运营管理,包括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营发电。
据了解,核岛是整个核电站的核心,负责将核能转化为热能,是核电站所有设备中工艺最复杂、投入成本最高的部分,投资成本占比达51%。
目前核岛设备供应以四大国企为主,包括上海电气(02727.HK)、东方电气(600875.SH)、中国一重(601106.SH)和哈电集团。而哈电集团旗下的哈尔滨电气(01133.HK)和佳电股份(000922.SZ)为上市公司,业务分别涉及控制棒驱动机构和电机、主氦风机。
此外,中游环节的上市公司还有核级阀门供应商江苏神通(002438.SZ)与中核科技(000777.SZ)、核电电缆供应商远东股份(600869.SH)、尚纬股份(603333.SH)等。
下游核电站运营管理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目前我国核电运营领域已有中国广核(003816.SZ)、中国核电(601985.SH)、国家电力和华能集团4家企业获得资质。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及核电比光伏、风电得到的关注要少,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核电对于技术的要求极高,且其安全性经常受到质疑,这些也是发展先进核能的动力所在。
与之相比,光伏、风电不太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却存在着其他缺陷,那就是发电非常不稳定,这就需要搭配储能予以补充调节,这也是储能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关于储能细分领域,《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动开展战略性储能技术研发,推动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促进“光储充”新型储能站落地,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试验,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攻关。推动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和碳纸、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创新,推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应用研究。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储能上游主要是材料及设备,包括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系统、变流装置、其他和材料;中游为系统集成及运维,下游为应用端。
传统储能领域涉及的上市公司众多,例如宁德时代(300750.SZ)、阳光电源(300274.SZ)、亿纬锂能(300014.SZ)、派能科技(688063.SH)、固德威(688390.SH)等。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进军新型储能领域,例如,福能股份(600483.SH)、东方电气此前表示要在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合作;永泰能源(600157.SH)公告旗下合资储能公司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辅助调频项目。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发布《行动方案》对核能、储能、XR等领域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助力作用,后续怎样落地,何时能迎来快速发展期还需持续跟踪。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