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机构群智咨询(Sigmaintell)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车用MCU(汽车微控制器)市场价格涨幅约5-10%,由于下游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增长迅猛,车用MCU的需求量日益旺盛,价格难下。
车用MCU在新能源汽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价格的上涨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01产业链与行业前景
MCU即人们俗称的单片机,是将计算机所包含的CPU、存储器、I/O端口、串行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等集成在一颗芯片上,主要作用是运算和控制。MCU产业链如下所示:
上游方面,可分为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和晶圆厂商。
其中,原材料主要为硅片、ARM公司等的内核授权;
设备供应商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光刻机;代工方面主要包括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目前呈寡头竞争格局,头部厂商市占比超过90%,尤其台积电市占率半壁江山。
由于原材料的不可替代性与代工厂商的高度集中性,上游厂商议价能力较强,MCU的涨价原动力正是源于此。
中游方面,MCU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包括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意法半导体等,生产方式以IDM模式为主;国内MCU厂商存在感较低,生产方式以Fabless模式为主。
下游方面,即是其应用场景,目前汽车端已经成为全球MCU最大的应用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车规级MCU的用武之地更加明朗。
作为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核心部件,车载MCU负责各种信息的运算处理,应用领域包括ADAS、车身、底盘及安全、信息娱乐、动力系统等,几乎无处不在。
一般情况下汽车中单个ECU配备单颗MCU,负责实现相应的功能,也有一个ECU配备两颗MCU的情况,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智能化水平提高,对MUC性能、功耗、数量的需求都有所提升,传统汽车单车会平均用到70个左右,而新能源汽车则需要用到300多个。
根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在纯电动车型中,MCU价值占比达到11%,仅次于功率器件。
车载MCU可分为8位、16位及32位,位数越多处理能力越强,可实现的功能就越多。从市场占比来看,凭借优异的性能与成本优势,32位MCU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的市占率为65.83%。
据IHS数据统计,2008-2018年间,中国MCU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7.2%,是同期全球MCU市场增长率的4倍。
2021年中国MCU销售额达到46亿美元,同比增加8.3%,全球占比23.3%,其中,汽车MCU销售额为6.8亿美元,约占15%。
放眼全球,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MCU的全球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196亿美元,同比攀升了23%。其中,车规级MCU为76亿美元的销售额,约占39%,进一步来看,车规级MCU超四分之三的销售额来自32位的产品,约为58亿美元。
IC Insights预测,2022年全球MCU销售额将增长10%,达到2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汽车MCU的增长将超过大多数其他终端市场,到2023年将达到100亿美元的规模。
02掘金机遇
车用MCU的供需失衡是国产替代的最佳机会,这是一个窗口期。国内不少厂商已经纷纷在车规级MCU领域加足马力,试图分一杯羹,有的也已经尝到甜头。
但国内玩家鱼龙混杂且以非上市公司居多,哪些更值得关注呢?有两个指标可以参考,一个是落地的产品性能,一个是出货量。也有部分公司正在由通用性的MCU向车规级MCU转型,这类公司也是值得关注。
如前文所言,汽车MCU主要包含8/16/32位三种,8位MCU一般价格小于1美元;16位MCU一般价格在1~5美元之间;32位MCU一般价格在5~10美元之间,由此来看,在高位数MCU布局的公司更值得关注。
其一,比亚迪半导体
比亚迪半导体现拥有双核触控MCU、EMC增强型触控MCU、工业三合一MCU以及电池管理MCU。其研发的32位车规级MCUBF7006AMXX系列产品已经大批量应用于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等旗舰车型,并对外供货。
截止到2021年5月,比亚迪半导体的车规级MCU量产装车突破1000万颗。
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出货量,比亚迪半导体均表现出色。
其二,国芯科技(688262.SH)
国芯科技成立于2001年,深耕车规MCU多年,新一代产品已获超过110万颗订单。公司可提供IP授权、芯片定制服务和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核心业务是芯片与MCU两手抓。
MCU方面,2014年推出首款汽车MCU产品CCFC2002BC,公司“车规级车身及发动机控制MC2014年推出首款汽车MCU产品CCFC2002BC,公司“车规级车身及发动机控制MCU芯片”项目荣获第五届“IC创新奖”技术创新奖。
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汽车电子MCU产品“CCFC2012BC”已获得9家客户实际订单超过110万颗。
车规级安全MCU芯片方面,公司已成功开发CCM3310S-T、CCM3310S-H和CCM3320S等三款汽车电子安全芯片产品,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研发成功的新一代中高端车身/网关控制芯片已经获得超过200万颗订单,并实现超过130万颗出货和装车。
汽车车身控制芯片领域:公司推出的新产品——CCFC2012BC可对标海外公司如NXP(恩智浦)以及ST(意法半导体)。
2022年3月公司研发的第三代MCU芯片AC7840x成功流片,预估2022年底实现量产。
其三,芯海科技(688595.SH)
作为国内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模拟信号链和MCU双平台驱动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海科技也是少数拥有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
芯海科技MCU主要分为通用MCU(包括32位MCU、8位MCU)、PD快充MCU、计算机及周边应用MCU、车规级MCU等。
2021年公司的32位高性能MCU规模出货,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锂电管理、快充、通信计算机、高端消费等领域持续突破拓展行业标杆客户。
但车规级MCU目前不是其主打业务,而是在转型中。芯海科技已通过AEC-Q100认证的MCU产品主要应用在智能座舱等汽车部件上,已经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其四,兆易创新(603986.SH)
自2013推出国内首款Arm Cortex MCU以来,2021年兆易创新MCU产品出货量近4亿颗,目前累计出货数量已超过10亿颗,但主打工业与消费领域,汽车领域目前也在转型中。
2022年9月20日,兆易创新发布首款基于Cortex®-M33内核的GD32A503系列车规级MCU,正式进入车规级MCU市场,预计2022年下半年车规MCU实现量产。
其五,四维图新(002405.SZ)
四维图新旗下有智云、智舱、智芯、智驾四大业务,车规级MCU属于智芯业务,由于公司的业务多但不聚焦,导致其在MCU的发力精力有限。
公司收购的杰发科技脱胎于联发科,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了国内首颗32位车规级MCU芯片、TPMS全功能芯片量产,打破了外资垄断,杰发科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所有产品线都通过车规级认证的汽车半导体厂商。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