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眼科医疗服务企业德视佳(01846.HK)披露了2022年年度业绩,公司营收首次录得年度下滑,净利润也表现不佳。
2022年,德视佳实现营收6.1亿港元,同比小幅下滑3.6%;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0.89亿港元,同比下降33%;经调整年内税后净利1.01亿港元,同比下滑26.3%。
对比同在港股上市的其他眼科企业,德视佳的业绩表现中规中矩。年内,朝聚眼科(02219.HK)韧性更强,年内营收微降的情况下净利润上升了16.1%;希玛眼科(03309.HK)则预计2022年由盈转亏,亏损介乎2000万港元至2500万港元。
受业绩表现不佳影响,德视佳今日股价出现大跌,大幅跑输同业及大市。截至发稿前,德视佳股价跌幅为3.62%,而盈利取得双位数增长的朝聚眼科股价则大涨6.36%。
在2020年及2021年,德视佳经营业绩逆势增长,盈利能力强劲,其中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3.28%。而2022年成绩单突然变脸,主要有两大因素造成:1)以中国市场为主的疫情管控措施令公司营商环境艰难;2)年内欧元兑港元的平均汇率同比下跌约10.3%,造成公司汇兑损失。
作为国际性企业,2022年国际欧元兑港元汇率的变动已严重影响德视佳的盈利能力。公司在年报中表示,若港元兑欧元贬值至5%,而其他所有其他可变因素维持不变,公司2022年的税后溢利将减少8100万港元。
中国市场损失惨重,EBITDA降六成
德视佳是德国和丹麦视力矫正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于2013年进入了中国市场。
目前,德视佳业务覆盖了德国、丹麦、英国和中国市场,在这四个国家有30家门诊。其中有8家门诊位于中国市场,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等一二线城市。
德视佳主要为近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老花眼及白内障患者提供有效的手术方案,根据客户年龄段提供两种主要治疗方案。其中,18-45岁客户治疗方案包括屈光性激光手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45岁以上客户治疗方案包括晶体置换手术。
在2022年,对德视佳运营影响最大的变量是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市场疫情爆发对公司门诊业务带来负面影响,而欧洲市场取消跨国旅行限制,许多消费者延迟了手术时间表。年内,公司晶体置换手术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收入双双下滑,分别下滑了16.2%和19.7%。
受年内并入专注于屈光性激光手术的London Vision Clinic的带动,公司进行屈光性激光手术的收益达2.46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9.1%,为三大手术类型业务中唯一实现增长的业务。
分地区看,中国市场收入是下滑最严重的市场,年内收入同比下滑33.9%至0.98亿港元。而德国和丹麦市场收入也分别下降了16.9%及18.5%。
由于中国内地疫情防控导致业务停顿,另外德视佳坚持全额支付中国内地员工且不裁员,导致中国市场年内的EBITDA同比大幅下降60.6%,至0.21亿港元。同期,德国市场和丹麦市场EBITDA则分别减少23.2%及44%。
进入2023年,随着中国疫情管控放开,德视佳中国市场的门诊咨询量已逐渐恢复到疫前水平。欧洲市场方面,公司在年报中表示,预计欧洲市场手术需求将于假期旺季结束后回升。
年内或新增7家门诊
德视佳是德国先驱眼科诊所集团之一,在市场中具有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如公司早在2014年就开始提供全飞秒激光手术,该手术是国际上最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模式之一。
另外,近视眼及老花眼等眼科疾病人口数量庞大,但手术渗透率低。在此背景下,德视佳依靠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地位,手术量在疫情前有着良好的表现。2018年,公司屈光性激光手术量达9649例,较2016年增长超过5成;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晶体置换手术案例也显著增长。
在2020年及2021年的年报中,德视佳表示集团完成的手术总数均有所增加,2021年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晶体置换手术更是录得强劲增长。
如今,中国及欧洲市场疫情管控已全面放开,德视佳也试图重回增长轨道。
当前德视佳门诊规模相对较小,公司规划在2023年将加大新门诊管线的步伐,其中中国市场是德视佳重点拓展的市场。
今年,德视佳首次进军香港,首间诊所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开始试业;同时,公司正在德国建设三间新诊所,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试业。中国内地市场方面,公司在今年3月已有一家诊所在成都开业,另外还正分别于北京和上海选址各开设一间卫星诊所。
德视佳对收并购也充满兴趣,公司表示正快速实施其并购策略,并有意寻求目标,如欧洲著名的私人眼科诊所。公司计划透过收购,网罗领先的眼科门诊品牌或聘请声誉良好和优秀的外科医生,扩大诊所网络,及将业务延伸至新地域,尤其着眼于新兴市场。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