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中表示,本届政府以提量、提速、提效、提质为方针,大力造地建屋,包括通过修例加快土地供应速度、成立督导小组提升内部行政统筹流程,以及通过先进建筑技术和补充劳工,提升建造业生产力。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7月23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土地房屋是关乎经济民生的重要并须迫切处理的课题。本届政府上任一年多以来,以“提量、提速、提效、提质”为方针,大力造地建屋。当中的重点之一,是寻觅足够的土地供应,以满足市民的住屋和工商百业发展的需要。这是由我领导的“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致力推进的其中一项主要工作。
政府已经锁定未来7300公顷土地的供应来源,超出了《香港2030+》报告预计2019至2048年间6200公顷的土地需求;而未来十年,“熟地”的供应量将达到约3300公顷,当中超过一半将来自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这两个策略增长区。
但除了供应量之外,如何加快供应的速度也非常重要。过去曾有一段时间,本港在土地供应的速度上面对多项制约,其中之一是一些不合时宜或过于冗长的法定或行政程序;另一个则是建造人手短缺。最近,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有望能较显着地提升本港土地房屋供应的速度。
土地开发涉及不同的法定程序,目的是要确保开发过程公正和专业,并让政府能从中适当考虑和吸纳受影响人士及公众提出的意见。然而,执行这些法定程序需时甚长,往往与项目的规模不成正比。例如在《城市规划条例》下拟备分区计划大纲图的过程,或在相关条例下就大型道路和铁路计划刊宪,包括处理申述或对申述的意见的法定程序,可以长达17个月或以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为了回应社会对加快土地供应的殷切期望,我们有需要在保留公众参与的同时,精简相关的法定程序,省却重复和性质相似的、并理顺不合时宜的安排,以缩短有关时间。
两周前,立法会三读通过《2022年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及工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草案修订了六条主体法例,精简了城市规划、收回土地、填海、道路和铁路工程等法定程序,并提出了多项加快发展进程的措施,例如精简《城市规划条例》下的制图步骤以加快规划过程。
经修订的条例将会在今年9月1日生效,可惠及不同的发展项目,当中包括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过去类似的大型项目从立项起,往往要待十数年才能有首批“熟地”推出;在精简法定程序后,有关时间可压缩到约七年。至于一般公营房屋项目的土地由“生地”变“熟地”所需的时间,亦可由以往最少六年压缩至约四年。
我们感谢议员们在过去半年对《草案》的仔细审议,并提出多项具建设性的建议,让《草案》更为完善,回应社会对加快土地供应工作的迫切期望。
除了精简法定程序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亦已提升内部行政流程的统筹。发展局成立了督导小组,全面检视涉及各范畴的程序,理顺和统一审批部门所采用的标准和定义。至今,已推出了多项与 11 个范畴相关的精简措施,涵盖建筑物高度限制、园境要求、地契内设计和规划条文、上盖面积限制、楼面面积和地积比率限制等。除了减少部门间重复处理的工作,亦提高了审批过程的透明度和确定性。
精简程序、更好统筹流程以外,我们还需提升本港建造业的生产力,包括加强应用先进建筑技术及创新科技,同时增加建造业整体的人力供应,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努力觅得的土地,能够真正按计划尽早落成建设,让市民早日受惠。
在应用先进技术方面,我们已先后向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合共注资22亿元,发展局亦已成立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专责统筹“组装合成”等高效建筑技术的应用,推动业界使用创新科技及提升生产力。我亦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拨款六千万元,分别研究兴建“建筑研发及测试中心”,以及首座“先进建造业产业大楼”,除了助力业界加强研发和应用新的建筑技术外,亦为钢筋预制和组装合成件的制作提供场地,提升建造的速度和安全。
人力供应方面,我们正与业界携手推行香港建造业推广计划,推广行业的专业形象和发展机会,以吸引更多新人入行。我们去年亦向建造业议会拨款10亿元,以培训更多人才和提升业内工友的技能。
然而,加强本地培训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业界的人手需要,特别是建造业涉及工种较多。据建造业议会今年初公布的人力预测报告预计,到2027年建造业的人力短缺将上升至超过4万人。故此,我们提出了“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作为辅助措施。计划刚于上周一(17日)开始接受申请,配额上限1万2千个,这充分考虑了保障本地劳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同时亦避免劳动力不足而严重制约香港的发展。
全力觅地、增加土地供应来源、精简法定程序、更好统筹政府行政流程、应用先进技术和增加人手供应等工作,都是朝向同一目标,我们必须全方位、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以赴,加快造地建屋,积极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创容赋能。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