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从此,“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新的一页,10年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是共同总结成就,擘画蓝图的新起点。展望下一个十年,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的契机,将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聚焦“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实践中开启新征程,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十年“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在这10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合作内容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好地惠及了沿线国家,也增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持续推动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同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社会、海洋、电子商务、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
这些成就,大大助推了区域一体化,增强了共建国家的相互依存度,提高了全球经济的黏性与韧性,实质性地改善了沿线国家的经济状况以及全球治理水平。同时,“一带一路”成功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惠及了广大沿线国家的人民。
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33%,而在2013年仅为25%。
对于我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成为激发我国外贸规模增长、带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驱动力。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年均增长8.6%,并且每年增速均显著高于整体外贸增速。在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13.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高出整体增速11.7个百分点,占整体外贸比重达32.9%。
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下行的风险,但“一带一路”建设凭借世界经贸“稳定剂”作用而成功应对了全球危机挑战,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强劲态势,同比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占整体外贸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4.3%的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国内国际资金融通力度不断加大,已基本建立了多元、稳定、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9.6%。
对于产业和企业,“一带一路”建设也助力我国多个产业和多家企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产业方面,基建、交通运输、能源、矿业、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均迎来发展新机遇,如高铁、核电、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产业正日益成为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力军,从而推动了多个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的提升。
企业方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为企业打开了增量空间。通过积极走出去,我国大陆(含香港)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公司达136家,而2012年仅有73家公司上榜。
更为重要一点是,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深入民心。2022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民主未来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发展中国家有62%的民众对中国有好感,61%的民众对美国有好感,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中国持积极看法。在海外调研中,经常听到有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是一种共同发展、平等发展模式。
展望下一个十年: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面对地区乃至全球动荡局势,我国始终相信,合作共赢、相互依存是和平共处的重大保障。2023年3月,我国高层在对话会上表示,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在持续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
例如,近期的越南与蒙古国。6月27日,国务院总理会见越南总理,加快商签“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合作规划纲要,深入挖掘两国铁路运输效能潜力,加快边境标准轨铁路联通,推进口岸开放升格和设施联通;6 月 29 日,国务院总理会见蒙古国总理,双方共同商议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畅通贸易投资往来,扩大矿产能源领域合作,并签署交通、金融、检疫、媒体、野生动物保护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国家加入以及展开更多的深度合作,“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已经获得不少国际投行以及专家学者的看好。
瑞银证券亚洲工业行业主管、中国研究部副总监徐宾在5月30日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基建支出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未来十年的发展更加看好。
徐宾认为,根据自上而下的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基建支出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年基建需求(1.1万亿美元)为中国2022年基建支出的30%左右。乐观情景下,假如这些国家的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与中国相近(15%),由此得出年需求将达到2万亿美元。
6月27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范黎波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从不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条发展道路,而是强调每个国家应根据发展条件和自身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着眼于互利共赢,共同做大“蛋糕”、共同分享。
范黎波指出,各国疫后重振经济的努力,有利于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他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未来激活我国外贸市场的新动力,沿线地区对我国市场重要性上升,促进了外需市场的多元化。此外,中国供应链韧性强、产业链齐全等优势仍然具有巨大发挥空间,尤其是新能源和部分地区互联互通等细分领域项目仍大有可为,健康、低碳、数字等领域国际合作空间广阔。
此外,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