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凯新材)(301216.SZ)是正凯集团旗下控股企业,实控人为年轻有为的沈志刚,后者资本布局涉及化纤、纺织、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领域。
作为瓶级PET全球龙头,万凯新材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不仅营收下滑,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更大。
在行业产能扩张下,万凯新材积极备战海外,拟借助“一带一路”春风加强海外基地布局,巩固市场地位。
瓶片价格走弱,上半年业绩下滑
万凯新材是全球领先的聚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企业之一,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海宁,地处中国长三角经济区腹地。
公司控股股东是正凯集团,实控人为年轻有为的沈志刚。沈志刚还兼任正凯纺织有限公司、浙江正凯化纤有限公司、浙江正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普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高管、法定代表人,在化纤、纺织、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领域均有涉足。
万凯新材主要产品为瓶级PET,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强度高、可塑性好的特点。
PET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文简称为聚酯。
瓶级PET可用于软饮料、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日化、电子产品、医疗医药等领域的聚酯材料,且目前主要用于制成食品、饮料包装瓶罐等,故称为瓶级PET,亦可称为聚酯瓶片、瓶级聚酯切片。
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公司瓶级PET产品获得了全球众多知名品牌客户的青睐,与农夫山泉、可口可乐、怡宝、娃哈哈等全球知名食品饮料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拥有年产300万吨瓶级PET产能,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具有突出的规模优势。
但是,由于聚酯新材料行业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侵扰,还要受到新进入者以及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强如万凯新材的盈利无法摆脱周期的影响。
2023年上半年,万凯新材实现营业总收入85.29亿元,同比下降5.51%;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下降35.25%;扣非净利润2.72亿元,同比下降38.27%。
对于营收规模下降,万凯新材解释,主要由于原材料贸易规模下降,公司主动控制原材料贸易规模。
万凯新材收入主要来自瓶级PET和原材料贸易。
上半年,公司瓶级PET收入77.32亿元,同比增长2.9%,占营业收入的90.65%;原材料贸易收入6.22亿元,同比下降48%,占营业收入的7.29%。
受仓储费的增长、人员增加引起的工资增长,今年上半年万凯新材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20%、管理费用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不过,由于同期利息费用减少以及利息收入增加推动,同期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减少约34%,抵消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上涨,拉动三费占比下行。
虽然三费占比下行释放成本优势,但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承压,让本就赚钱辛苦钱的行当更加捉襟见肘。
上半年,受内外部宏观市场环境及行业产能扩张等因素影响,行业供应压力较大,瓶片价格有所走弱,根据隆众资讯聚酯数据,2023上半年,华东市场水瓶级现货每吨均价为7249元,同比下跌14.29%。
产品差价有所压缩,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91%,同比下降1.83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公司重庆万凯三期60万吨瓶级PET投产,整体产能达到300万吨/年。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公司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进一步上升至30.54%,较去年同期的20.34%大幅增加10.20%。公司表示,该增长主要是重庆万凯三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存货储备增加。
考虑到今年聚酯瓶片行业供应压力较大,以及行业主要产品价格整体承压,申万宏源下调了万凯新材2023年盈利预测为7.95亿元(原预测为10.35亿元),同时维持2024-2025年盈利预测分别为11.84、13.79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0倍、7倍、6倍。
业绩承压严重及机构评级下行的遭遇,可直观反映到公司股价。截至发稿前,公司股价报收15.11元,较2022年3月上市发行价35.68元,跌幅达58%,腰斩无疑。
困境之中,出海谋破局
在今年上半年,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万凯新材的业绩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公司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然而,万凯新材并没有被困境所打倒,相反,公司积极应对,基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及提升自身盈利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发展,万凯新材借助一带一路及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出海觅食的步伐。
根据化纤信息网(CCF)数据,2022年底我国瓶级PET名义产能1231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5%,位居世界第一。
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外代表企业有泰国的Indorama和美国的DAK。国内方面则有逸盛石化、万凯新材、三房巷(600370.SH)、华润材料等,其中前述4家头部企业占据国内产能的80%左右。
国内头部企业基本主导了全球行业的产能扩张。
上半年,重庆万凯三期60万吨瓶级PET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目前公司整体设计产能达到300万吨/年。
另一家头部企业三房巷的兴佳新材料“年产150万吨绿色包装新材料项目”已建成投产,兴业塑化“年产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瓶片项目”处于正常建设中。
在行业投资扩产下,今年上半年国内瓶级PET产能扩张较快,产能基数增加165万吨至1396万吨。
而需求方面,国内软饮料需求增速最为明显,油脂类需求变化不大,片材及其他类需求表现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方面,今年在海外需求回落的背景下,瓶片出口遭遇明显压力,2023年1-5月中国聚酯瓶片和切片出口总量为221万吨,同比下滑9.39%。
行业供需错配下,2023年上半年聚酯瓶片市场趋势震荡,在四月份达到高点,整体价格低于去年同期。
在新的发展挑战下,万凯新材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一带一路”海外基地布局。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500强民营企业”,目前万凯新材产品销至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度,公司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35.96%。
海外市场不乏俄罗斯、埃及、尼日利亚等“一带一路”国家。鉴于“一带一路”政策铺路,未来公司将加快“一带一路”海外基地布局,提升在全球瓶级PET行业的地位。
公司还计划将产能扩张的重心放在海外,除将持续加大海外营销渠道的布局外,公司派出专业人员对东盟、非洲、美国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选择合适的建厂基地。与此同时,公司计划设立2个海外仓,以方便海外客户经营,增强彼此之间的业务黏度。
结语:
上半年,财华社还发现万凯新材一个难得的亮点。面对行业下行周期及激烈竞争环境,公司对内不仅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强了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同时还加大了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1.64倍至0.5亿元,研发费用占比提升0.37个百分点至0.58%。虽说受行业特性及竞争格局等因素影响,万凯新材当前研发费用投入占比及比重相对其他化工细分赛道投入及占比较小。但对于公司而言,已经跨出去一大步。
因此,期待万凯新材在未来能够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不断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从万凯新材的案例中汲取经验,勇敢面对困境,实现困境反转。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