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未来高度数字化的世界里,只有发展WEB3.0,才能真正走向万物互联。
10月13日(周五)下午,由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主办,香港财华社协办的财华智库“双循环时代的金融全球化”系列沙龙第十五期于线上举办,特别邀请香港WEB3.0协会副会长、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包宇分享精彩观点。以下为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很高兴今天受港股100强研究中心的邀请和大家做这样一个探讨。我觉得WEB3.0这个领域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要经常更新自己的认知,不管进入这个领域有多久,可能都会有这么一个想法。如何更新自己的认知,我觉得可以有两个角度去思考:一个是在变化的世界里有什么是不变的;另一个是,在不变的世界里有什么在变化。
我先谈第二个问题,在不变的世界里有什么在变化。现在大家感觉越来越清晰的有两个方向,一个为数字化,包括互联网,包括软件,包括芯片,包括物联网,包括人工智能,包括把很多原来不是那么数字化的东西把它数字化。另外一个就是在物理世界很明显的一个变化—碳中和,当然其实也包括广义的环保。就是我们在经济行为增长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对能源和物质的消耗,也包括循环经济,我觉得都是碳中和的内容。
这两个可能是未来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意识形态怎么样,大家都一致同意需要发展的方向。在数字化和碳中和这两个发展趋势下很多方面改变得越来越快。现在回头看,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变化,特别在数字化这个领域。比如支付宝的真正流行起来其实也只有10年多一点的历史。我记得2008年以后马云他们才开始推广支付宝,当时大家还没有在网上买东西的习惯,支付宝还是一个雏形,马云说当时是有很多人在银行蹲点,手工填表记录每一笔转账的来去。发展到现在这么方便,其实也只有10多年时间。所以说,我们很多时候可能还是低估了数字化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我上次在香港和不少朋友都会聊到中美贸易、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以及最近华为在5G芯片的新的突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在香港跟很多朋友说,如果从更远的尺度来看,如果半导体这个产业完全转移到中国包括印度,对美国也不是坏事,为什么呢,其实中国是具备很多高端芯片的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能力的,不是只有华为一家公司,有很多家公司其实都能够做4纳米、5纳米的芯片,中国其实是有潜力的,如果这个产业转移到中国跟印度,我认为它的价格可以再下降10倍到100倍,那就是说每个人花同样的钱能够拥有的芯片数量可以再增加10倍到100倍了,那么未来这些电子产品可以比现在还便宜10倍,而且功能又比现在再好10倍。这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会带来可联网的东西都会联网,也就是加速实现万物互联。
其实十几年前我们还在大企业做研究和做投资管理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太理解为什么所有东西都要上网,虽然我们写的报告、写的PPT,都说未来的世界会万物互联,什么东西都可以上网。其实那个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想通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这几年慢慢想通了,特别是我们接触了区块链,接触了比特币,接触WEB3.0以后,这个问题就想通了。因为大部分东西成本很低的上网了以后,他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非标准化资产的交易。
万物互联了以后,资产的数字化就变得很容易,而且那个时候我认为可能大家不会太纠结它的产权的属性,可能更多的会去交易它的使用权。比如说中国现在盖了很多房子,要全部卖出去我觉得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假设这些房子都能装上传感器、都联网,那以后就可以一个很低的价钱,把他的使用权分时段卖出去。这也可以去投资,可以发现价值。
我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其实我们如果能够把数字化推进的更加深度,那么它本身就是可以解决很多现在非标资产的瓶颈问题。而且那个时候有AI,你不需要把所有的房子都统一登记,甚至根本不用做任何数据管理的工作,AI自动去做。
不仅是房地产,很多的领域,凡是能创造价值的资产,我们都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把它去解决,但是为什么这些愿景、这些想法在互联网的 WEB2.0不好解决呢,因为WEB2.0有几个瓶颈,当然WEB2.0的发展对这个数字化是有很大的贡献的,这些创业的企业家都非常了不起,他们都有历史性的贡献,但是相对未来的那种高度数字化的世界,现有的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已经逐渐的成为一个瓶颈。
瓶颈体现在哪方面?第一个WEB2.0一定是要追求一个大平台,甚至是垄断的地位,如果他不追求这个地位,他就无法去偿还他早期的投资,很多竞争性的赛道它是要烧钱的,那么烧完了钱以后,这个事怎么继续下去,只能决出个胜负,决出个老大、老二,甚至只有老大,那么老大去上市,资本市场给予老大比较高的估值,因为他垄断了某个赛道,那么他前面花的钱这个时候就有人承接了。这就要求他必然在某个细分赛道成为垄断性的节点和平台。但是你成为垄断性的节点和平台,就导致你的处理能力就有限,只想去做赚钱的或者能够接近长尾的生意,你不可能漫无边际的去扩大你的平台。
第二个隐私的问题.就是WEB2.0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去变现他掌握的用户的数据,不变现是不可能的,不变现他赚什么钱,对吧?包括你用AI去做也是因为你有现成的数据可以去训练。就是WEB2.0这个问题,欧盟现在不断的通过新的法律,基本上就是针对这个平台垄断的模式,但是它的立法不是为了打死这些互联网公司,是为了未来更远了、更长期的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因为这个平台如果不能通过变现用户的信息和用户的隐私来赚钱的时候,那么就应该从WEB2.0去往WEB3.0。
第三个是处理能力的问题。平台再有钱也是要赚钱的,很难去真正覆盖社会所产生的广义的这些数据跟活动,中国是个特殊环境,中国的运营商在不赚钱的时候还要去建基站,是国家给他的任务,对整个国家对整个社会是有前瞻性的收益的,但对公司来讲是降低了资本回报率的,在美国不是这样,在欧洲很多国家就是手机很多地方都没信号的,老百姓认为这完全正常的,老百姓知道人家也是要赚钱的。所以这个是第三个问题,导致它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是不会走向万物互联。
所以从这个角度就是我们可以理解就是为什么要去中心化。
首先,WEB3.0去中心化不是为了摧毁某个中心,没有这个意思。去中心化是说这个需求可以在更加多点,多中心的情况下得到满足,这个和原来的WEB2.0的商业模式是有一点冲突的,就是说这个事大家都能干,因为技术也不是问题了,大家就不要去搞垄断了。所以我觉得去中心化的意思应该是说在同样一个需求面前容许更多的中心,更多的个体,更多的层次都能加入进来,加入进来当然就要满足未来的更大的海量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WEB3.0是可以解决海量数据的应用和隐私的问题,这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刚刚开始,从法律、从商业模式、从技术各方面,以后我们很多是更关键的、更有价值的数据都要上网都要数字化,但同时我们不能失去对这些数据的控制,以后就是你活得越来越数字化的时候,那么安全跟隐私就会变得非常重要。但现在还不明显,现在还没有出事。
第三个就是我觉得WEB3.0要伴随着很多基础的产品的普及,比如说芯片,如果能找到一个模式,产业大面积转移到中国跟印度,然后美国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资本跟人力去干一些更有创造力的事情,对全世界可能是很好。
最后,我就讲一点我自己的体会,即使在发展数字化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哪些东西还会是刚需。我觉得从现在特别经过疫情后,可能有三个东西还依然是刚需,只是在数字化和碳中和的事件里他们会更加明显。我觉得第一个是安全,就是安全的需求,从个人到公司到国家需求都会更明显,可能更刚性。以前全球化美好浪漫的扩张,大家只要胆大心细都很容易赚钱,但是以后可能安全会成为一个很大的主题,包括数据隐私带来的安全。
第二个是认知。我们发现很多人特别是IT行业的人,习惯了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头脑,但是以后可能变成全社会很多人都要去适应这个东西。 因为不光是AI或者是WEB或者区块链本身是新知识,他们普及以后会导致认知的变化频率更高,很多新的东西涌现会更快,那么如果你想工作学习,企业要发展,可能认知会变成一个更明显、更频繁、更独立的需求。
第三个可能就是健康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我们要去抵御很多健康的风险,我们要提高质量,很多的科技很多资源也在往这个方向上聚集这三个方面可能是在数字化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会更加明显的三个刚需,就是安全、认知和健康。这三方面可能就是变化的世界里不变的东西,只不过有时候明显有时候更不明显。但是如果大家有时间去翻一翻中国的传统的经典,其实讲的就是这三件事情。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