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A股迎来久违的反攻,创业板指大涨6.71%,相关的医疗个股纷纷走强,成为“最靓的仔”。
其中,康泰生物(300601.SZ)涨14.07%,乐普医疗(300003.SZ)涨11.66%,百济神州-U(688235.SH)涨11.44%,甘李药业(603087.SH)、万泰生物(603392.SH)涨10%,通化东宝(600867.SH)涨9.57%,药明康德(603259.SH)涨8.34%,康龙化成(300759.SZ)涨8.09%。
业绩预喜不断,医疗行业景气回升
近期,不少上市医药企业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喜”或是主基调。
创新药赛道是其中的佼佼者,例如科伦药业(002422.SZ)表示,由于子公司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协议以及有偿独家许可,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50亿元至25.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82%至49.55%。
据统计,去年国产新药超过5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已经多达25项,相比前些年明显增长,2023年被誉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突破的元年。
这一方面表明国产创新药研发质量不断提高,得到跨国药企的充分认可,另一方面,通过海外授权,国产创新药的商业天花板被打开。不少上市药企纷纷“借船出海”,对自身业绩形成有力提振。
中药作为国文化瑰宝,一些公司业绩增速同样亮眼,其中,天士力(600535.SH)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27亿元至13.17亿元,同比增长539.00%至613.00%。太极集团(600129.SH)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30亿元,同比增长约137.34%。
近几年,高层连续发布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中医药振兴等相关政策,中药处于政策发展的红利期。
消费医疗赛道亦有看点,普瑞眼科(301239.SZ)公告表示,2023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至2.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63.98%至1285.51%。公司表示,2023年抓住消费复苏以及患者对眼健康需求增加的机遇,整体业绩恢复较快增长,尤其是前年积累的存量就医需求在2023年上半年集中释放,对业绩提振较为明显。
相对来说,疫苗企业则喜忧参半,康泰生物(300601.SZ)预计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达8.50亿元至9.50亿元,同比增长740.50%至815.86%,成功由亏转盈。公司彻底卸下了新冠时期的“包袱”,2023年选择轻装上阵,旗下的常规疫苗(不考虑新冠疫苗)总体营收同比增长不低于16%。
而万泰生物(603392.SH)却发布业绩预减公告称,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2.00亿元-13.50亿元,同比下滑74.66%到71.49%,公司旗下二价HPV疫苗受到九价HPV疫苗扩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销售不及预期,拖累业绩表现。
此外,集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承压,华海药业(600521.SH)、三友医疗(688085.SH)等多家医药企业近期表示,中选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了公司2023年度盈利下滑。
其中,三友医疗预计去年归母净利为在0.75亿元至0.95亿元,同比下降50.21%到60.70%,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骨科内植入物,2023年受到国家脊柱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落地实施的影响,相关产品售价大幅下降。据悉,这也是三友医疗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成绩单,公司近期股价创出历史新低或与此有关。
总的来说,2023年医药生物投融资遇冷,叠加集采和医疗反腐贯穿全年,整个行业仍有“瑟瑟寒意”,但同时也应看到,医疗行业创新加速,“出海”机遇迎来爆发,以及供给侧改革导致行业整体的竞争格局亦逐步优化。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新兴技术正在涌现,减肥神药2023年接力医美成为A股最耀眼的赛道之一,还有阿尔兹海默药、脑机接口等层出不穷,背后预示着医疗行业仍是长坡厚雪的赛道。
2023年初至今,很多医疗股跌幅巨大,不少投资者被重创,目前行业的估值水平已明显处于历史较低分位,在此背景下,今日医疗股集体大涨,不排除是新一轮涨势的起点。
机构看好2024年医药投资机会
虽然资本市场表现不力,但医药板块仍是机构“心头之好”。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医药生物仓位提升1.52pct至14.59%,新晋成为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
不少基金经理表示看好2024年医药行业的布局机会。其中,“医药女神”葛兰认为,医疗行业供需格局会进一步改善的预期,供给端方面,创新仍是重要驱动力。需求方面,居民对消费性医疗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伴随人口周期与结构演变,人类疾病谱不断变化,对应的国内乃至全球市场需求总量依然巨大,创新药及创新器械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
知名投资人林园则直言,“我们只看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三种疾病相关的投资机会,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未来30年,这个赛道中一定会成长出能与茅台市值相媲美的公司。”
工银前沿医疗基金的赵蓓亦看好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资料显示,海外投融资数据在2023年四季度下半段略有恢复,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见顶,投融资环境有望持续改善,创新药行业景气度或逐步转暖。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王崇则重点看好医疗龙头企业,他表示,经过近三年的持续调整,很多优质医疗股处于历史估值较低位置,相信这些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医疗龙头公司能够穿越周期。
而广发医疗保健的吴兴武的观点则稍有分歧,他比较认可创新药和中药的投资价值,但对于部分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的个股,则较为谨慎。
有不少投资人认为,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赛道仍处在下行过程中,景气度恢复拐点尚需等待较长时间,包括口腔、眼科或是医美在内的黄金赛道估值依旧难言较低。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