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区政府发布了2024年第1季经济报告。
报告显示,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2.7%,低于上季增幅4.3%;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上升2.3%,上季的增幅为0.2%,见下图。
其中服务输出于第1季实质增长8.4%是主要的推动力,访港旅客人次回升推动旅游服务输出增长,以及运输、商用和其他服务输出的温和增长,抵消了金融服务输出进一步下降的影响。出口方面,比较基数低是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输往内地的出口飙升抵消了输往美国和欧盟出口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服务输出增长40.4%,仅回复至2018年同季水平的53%而已。第1季访港旅客由2023年第4季的1070万人次上升至2024年第1季的1120万人次,相当于2018年同期水平的72%。
疫情已过去一年有多,香港这个旅游服务大都市的服务速度未如理想,反而更多的港人流向了大湾区,令本地的零售和服务业市场显示出中空。
可见,这一经济增长十分脆弱。当旅客体验不如预期、周边地区例如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及新加坡推出更吸引的旅游设施、人民币和日元等货币汇率变得更具吸引力,香港的服务输出增长势头或会受到遏制。
香港第1季楼市表现
由于上季基数较低,2024年第1季送交土地注册处注册的住宅物业买卖合约总数上升29%,至9823份,但仍比一年前的水平低30%,其中一手和二手市场交易分别比上一季增加54%和21%,而买卖合约总值较上季上升12%,至770亿元,但仍较去年同期低36%。
2024年第1季合计来看,香港楼价下跌2%。按面积分析,中小型单位和大型单位的售价在季内分别下降2%和1%。2024年3月的住宅售价平均较2021年9月的高峰低23%。
整体住宅租金在2023年大部分时间普遍上升后,于2024年第1季大致持平。按面积来看,中小型单位和大型单位的租金变动不大,见下图。住宅物业平均租金回报率由2023年12月的2.8%稍微上升至2024年3月的2.9%。
非住宅物业市场则仍然疲弱,见下图。
所有市场的交投活动进一步下降,售价和租金维持偏软。
虽然住宅售价下跌,市民的置业负担指数(面积45平方米单位的按揭供款相对住户入息中位数(不包括公屋住户)的比率)在2024年第1季进一步下降至大约65%,但仍高于2004年至2023年期间54%的长期平均数,均值高于50%,意味着负担较重,见下图。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住宅租售价格走势仍然疲弱。更重要的是,商用物业的价格也持续受压。2024年3月整体写字楼租金较2023年12月平均下跌2%,其中甲级、乙级和丙级写字楼的租金分别下跌2%、1%和3%,与2018年和2019年各自的峰值相比,2024年3月的售价和租金分别平均低33%和16%。
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更升至纪录高位,意味着本地的营商环境并不理想,在就业市场看似繁荣的背后,是众多大型企业的撤离,这些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职位,而随着这些企业的撤出,未来的就业形势或未必如此理想,特别是考虑到美联储继续维持高息利率的预期下,许多大型企业或不堪成本压力而进一步裁减职位和业务,这将对本港未来的就业形势构成压力。
见下图,尽管报告声称营商气氛大致稳定,但是从许多支柱产业的数据可以看出,并不是那么理想。例如,零售业和专业及商用服务业的净差额转为负数,而建造业和进出口贸易及批发业的净差额继续处于负数区间,这些行业都是本港经济产值的主要构成部分。
反映中小企业表现方面的综合动向指数,由2024年1月的43.3上升至3月份的45.5,但是在4月又回落至43.8,低于50表示业务状况看淡,态度较为悲观。
此外,当前港人北上消费成风,不少本地老店掀起了结业潮,零售铺位的售价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期间下跌4%,租金大致持平,与2018年和2019年各自的峰值相比,2024年3月零售铺位的售价和租金分别低26%和10%。从这一价格反映的供需关系,可以看出:即使熬过了疫情寒冬,零售业表现仍未如理想。
但是市民的置业计划通常是基于当前尚可的就业环境而作决定的,万一未来就业转差,收入锐减,对于按揭的可承担能力将大大削弱,断供导致收楼,楼市供应再增加,楼价会进一步下挫。
而特区政府在经济前景尚不明朗、商用物业市场如此疲惫不堪之时,仍以增加房屋土地供应作为首要政策,于2月公布2024年至2025年度卖地计划,其中包括8幅住宅用地,总共可供兴建约5700个单位,再综合各个来源(包括政府卖地、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市区重建项目、私人发展和重建项目等),2024至25财年的私人房屋土地总供应预计可供兴建约1.51万个单位,比年度私人房屋供应目标1.32万个单位还要高出15%。
到2024年3月底估计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单位总供应量会增至11.2万个,在多幅住宅用地转为“熟地”后,还可额外供应3100个单位。
政府用意虽好,为了市民能上楼,而「谷」房屋供应,但是也要看市场的承接能力。
在当前的高利率环境、经济前景不明朗之际,猛然大推供应,必将令楼价持续受压,令已有按揭在身的业主百上加斤,得不偿失。最终不仅没能实现市民的置业梦想,还让更多业主负资产缠身,财务压力加重。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盲目增加房屋供应压低楼价,未必能让更多人上到楼,因为可能会令许多现有业主陷入被迫断供的窘况,而令楼市一蹶不振,经济更难起来;还不如通过提振经济,包括优化香港整体经济产业结构,提升置业者的财务实力,支持其置业计划来得稳妥和合理,通过基本面的提升来实现「上楼」更具可持续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