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施政报告中,明确了推动北部都会区(北都)建设的部署,特区政府表示会在保持公共财政稳健的前提下,提速推进北都内与经济和房屋发展相关的工程。
近年,特区政府全力推进北都工作,或要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
特区政府于2021年10月颁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议致力将「北都」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其中包括涵盖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及附近新田/落马洲一带的地区;其后于2023年10月发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2023》,将新田科技城纳入「创新科技地带」的一部分,并公布《新田科技城分区计划大纲草图》,将向地产商收回土地作创科用途。
从长远来看,「北部都会区」将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或会通过提供新土地作创新科技发展用途,其中位于「创新科技地带」的新田科技城,将成为「北都」产业发展的中心。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的施政报告指出,北都将逐渐进入收成期,其中在未来五年,会有6万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会推出市场,实施「一地两检」的新皇岗口岸大楼也会落成。而在第二个五年,将再增加15万个房屋单位,有超过千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作经济用途,古洞北首幢政府用办公大楼落成启用。基础设施方面,北区医院也会完成扩建并投入服务,而北环线主线会在2034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预计2036年开通,这些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大大推动北区的科技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的经济和消费。
为此,北部都会区尤其新田是香港本土大型地产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各大地产商早在几年前已在北区布局。
新世界发展(00017.HK)就预计,未来十年,香港新增可发展的用地将有约四成来自「北都」,面积或将达到3万公顷,约为香港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由西至东分为四大区域,包括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以及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区。
新世界发展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新界就有合共约1584万平方尺待更改用途的应占农地土地面积,其中约九成位于「北都」,以把握特区政府的发展规划。
不过,在北区尤其新界,拥有最多土地储备的还要数恒基地产(00012.HK)。
恒基地产2024年6月30日在香港持有的土地储备有2350万平方尺(按自占楼面面积计算),并持续购入新界土地,其中于粉岭北及古洞北新发展区所持有的145万平方尺土地,于今年上半年获特区政府以现金补偿方式,用18.6亿港元收回,也为恒基地产带来一笔一次性巨额收益。但在2024年6月末,恒基地产于新界的土地储备仍达到4510万平方尺,是香港拥有最多新界土地的发展商,而在「北都」新田拥有自占土地面积约610万平方尺。
新鸿基地产(00016.HK)之前在北区持有的土地也因为特区政府发展需要被收回,并获得数十亿港元的补偿金,也算是不错的一次性收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2024财年报告显示,这家地产集团于下半财年又增加了三幅位于北区的住宅用地,分别为元朗东成里的住宅/商铺用地77.6万尺,沙田香粉寮的住宅用地52.1万尺以及元朗锦田25.1万平方尺住宅用地,合计可建总楼面面积逾150万平方尺。
而在2024年6月止的财政年度之后,新地又于7月购入临近沙田港铁第一城站的住宅用地,总楼面面积约15.7万平方尺,而且就一宗换地交易完成补价,取得位于粉岭北的地皮,总楼面面积约30.8万平方尺。目前新地在北区也有多个项目在发售中,包括元朗The YOHO Hub II,Silicon Hill等。
长实集团(01113.HK)的2023年年报透露的北区农地或合共有1242万平方尺,其中元朗一占60%权益项目的地盘面积或达到861万平方尺,而在北区一地盘的面积也有121万平方尺,此外在元朗和大埔的若干地盘分别有172万平方尺和13.3万平方尺,均为计划中。
可见这几家最大的本地地产商正积极布局北区,或期望从未来的政府发展中分一杯羹。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