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物管企业融信服务(02207.HK)于11月18日因内幕消息而宣布停牌,当时市场有人士认为融信服务可能会披露对外收购事项。
然而,11月22日晚间,融信服务披露的消息出人意料——公司本身才是被收购的一方。
公告显示,融信服务及要约人融心一品有限公司(下称“融心一品”)联合公布,于2024年11月15日,要约人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有关建议以计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的建议,若私有化方案顺利,融信服务将从港交所退市。
“上市募资逾5亿,欲8000万私有化”
在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对融信服务的私有化计划表达了不满。
“上市时募资超5亿,现在8000万就想私有化买回来”“上市后从未分红,也没有回购增持动作,现在便宜私有化,简直不要太暴利”有些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
资料显示,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士福美国际均是融信服务公司前董事会主席兼前执行董事欧宗洪持有,后者合计持有公司73.8%股权。因此,计划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26.20%。
根据计划,每股私有化现金作价0.60港元,于公告日期已发行1.331亿股计划股份计算,并假设公司股权于计划记录日期前并无其他变动,计划股份的总价值为7986.24万港元。
此要约价,较停牌收报0.52港元溢价约15.38%,但较截至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1.18元人民币(约1.29港元)折让约53.49%。
公告发出后首个交易日(11月25日),融信服务股价反而迎来上涨,截至发稿涨幅为5.77%,报0.55港元/股。但对比上市初期最高5.89港元的股价,公司股价至今已削去超90%。
对于大股东而言,若此次私有化交易顺利进行,无疑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7月港股上市时,融信服务首发募资净额达6.285亿港元。并且,2021年至2023年期间,融信服务每年均产生盈利,累计获得利润超1.3亿港元,但公司从未向股东分红。
而在提私有化之前的2024年上半年,融信服务突然巨亏1.14亿港元。至于亏损的原因,主要原因是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近2亿港元,上年同期这一数值仅3200余万港元。
然而,对于广大中小股东而言,若融信服务此次私有化成功,损失并不小。融信服务的股价不但一泻千里,且股东们从未获得分红。如今,手中的股份还被大幅折价私有化回收。
物管股将掀起私有化退市潮?
近年来,港股市场的持续低迷,使越来越多港股公司选择私有化。
这些公司面临股票流动性不佳、交易量低迷的困境,股价无法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融资能力受限。在此背景下,继续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可能已超过上市带来的好处。
而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主席、港交所董事会主席唐家成在近期称,提升港股市场流动性是一项长期工作,未来还会推出措施,以完善市场机制和促进市场发展。
对于计划私有化退市的原因,融信服务在公告中表示,建议为计划股东提供在充满挑战及不明朗的市况下将其股份变现的良机。对于公司而言,由于股份交易流动性相对较低及过往年度股份交易价格呈下降趋势,公司并无开展任何股权集资活动。公司预期股份继续上市可能于不久将来不会为公司带来任何具意义的裨益。
很多在港股上市的物管企业也面临与融信服务同样的问题:股价跌至谷底,流动性欠佳,在资本市场失去了筹资的能力。
受此影响,近两年来已鲜有物管企业奔赴港股市场,反而有企业选择告别市场。
在10月初,华发物业服务完成私有化退市。近些年来,华发物业服务股份交易流通量长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因此其最终选择了从港交所退市,这也是近年来港股市场第一家成功主动退市的物企。
放眼至整个港股市场,近年来,私有化案例占退市总数的比重已明显提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年内共计有16只股票因私有化和自愿撤回上市而从港股市场退市,占退市总数的比重约为38.1%,较上年全年提升了近14个百分点。
这还不包括很多正推进私有化退市但尚未完成私有化的企业,其中包括结好金融(01469.HK)、首创钜大(01329.HK)、堡狮龙(00592.HK)等多家企业。
私有化退市后,企业可能能够更灵活地调整其战略方向、业务结构以及资源配置,无需再受上市公司的诸多公开披露和监管要求限制。这将有助于公司更高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其长期发展目标。
根据Wind数据统计,当前在港股市场上市的物管股众多,累计接近70只。该板块的企业普遍面临股价跌至谷底、估值低、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港股市场流动性问题并非短期可解决,未来不排除有越来越多的物管企业跟上华发物业服务的步伐,结束这场资本市场之旅。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