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打中A股新股,猶如中了彩票,被視為「穩賺不賠」的投資。正因如此,
「祝你中新股」、「祝你新股連中」……等祝語,成為不少人投資祝福語。
然而,近日戎美股份(301088.SZ)、深城交(301091.SZ)、中自科技(688737.SH)、凱爾達(688255.SH)、匯宇制藥-W(688553.SH)、中科微至(688211.SH)等在内的多只新股,上市首日接二連三的破發,讓不少打中新股的投資者折戟A股IPO市場。
在此背景之下,「祝你中新股」、「祝你新股連中」等祝福語,帶來貶義的含義,成為投資者吐槽或自嘲的梗。
「祝你中新股」等祝福「變味」,亦折射出過去A股「只賺不賠」的投資邏輯或正在轉變。
新股中簽的「穩賺效應」?
在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即破發,是很常見的事。但是,在A股新股市場卻有不成文的「投資定律」:打中新股者,必賺!。
過去數年時間里,A股IPO市場新上市的新股的表現,也確實也印證這一點。
截至2010年至2020年,以上市首日收盤漲幅統計,十年時間里,A股上市的企業多達2,505家,上市首日股價出現破發的企業卻僅有148家,破發率僅有5.9%,上市首日上漲率高達94.1%。
反觀,港股IPO市場及美股IPO市場,上市首日上漲率均在60%以下。
港股主板市場方面,據Wind數據顯示,以上市首日統計,截至2010年至2020年,十年時間里,港股主板新股上市新股中,上市首日破發企業有339家,上市首日破發率為31.86%。相對應的上市首日上漲率為68.14%,賺錢效益也不賴。
但是,倘若剔除介紹上市企業及上市首日股價不漲的企業(即上市首日表現與上市發行價持平),首日上漲率僅有57%。
美股新股方面(不包括OTC),據Wind數據顯示,以上市首日統計,截至2010年至2020年,十年時間里,美股上市新股中,上市首日出現破發企業有427家,破發率為16.7%,首日上漲率為83.3%。倘若剔除上市首日股價不漲的企業(包括上市首日股價與首發價持平),首日上漲率僅有41.8%。
十月「寒流」突襲,「破發潮」悄然而至?
實際上,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今年前九月,A股「打新賺錢效應」還是非常可觀的,基本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A股前九月共有373家企業上市。其中,以上市首日收盤漲幅統計,373家新股上市首日股價均錄得不同程度的上漲,並未有上市首日出現破發情況,真正意義上的「穩賺不賠」。
373家新股,平均上市首日漲幅為208.2%。其中,上市首日漲幅超10倍的企業有三家,分别是讀客文化(301025.SZ)、納微科技(688690.SH)、力量鑽石(301071.SZ),上市首日錄得漲幅分别為19.42倍、12.74倍及11.12倍。此外,上市首日實現翻倍的新上市企業多達211家,約佔373家新股總數的56.6%。
然而,步入十月份,新股市場風雲突變,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接二連三的出現。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10月份新上市的企業有32家。其中,上市首日出現破發的企業就多達7家,上市首日破發率為21.87%。
受上市首日破發新股不斷攀升的影響,10月上市首日投資收益出現大幅下滑。據wind數據顯示,10月份新上市的企業的32家,上市首日平均投資收益率為55.7%,較前九月超200%的投資收益,下滑幅度可不小。
從市場投資情緒來看,10月A股上市首日破發潮,與2021年下半年,港A兩市新股表現均不太理想,投資情緒跌至冰點或存在一定的關係。
港股IPO市場方面,2021年下半年港股IPO市場投資情緒極低。
截至7月至10月底,港股新上市企業有32家。其中,上市首日破發的企業有11家,上市首日破發率為34.4%。
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上市首日股價不漲的企業(即上市首日股價與上市發行價持平)僅有13家,約佔32家新上市新股總數的40.6%。意味著上市首日能為投資者產生賬面收益的新股,僅有四成。
將上市表現拉長,今年下半年港股新股投資收益會更差。
截至2021年11月1日,港股新上市32家新股中,股價跌破發行價的企業多達18家,破發率高達56%。其中,8月份至10月份上市企業破發率最甚,破發率超70%。截至8月至10月,在港上市的企業有11家,截至目前,股價跌破發行價的企業多達8家,破發率高達72.7%。
A股方面,雖然今年前九月新上市企業上市首日均實現100%的上漲率,但是,不少新股出現後勁不足的情況,股價在隨後交易日里出現了大幅下滑,甚至出現了破發。
以上市至今股價漲跌幅統計,截至2021年11月1日收盤,前九個月上市的373家新股中,已有38家企業股價跌破發行價,破發率為10.18%。
除了新股市場投資情緒低迷影響外,更為重要一點是,10月份以來新股上市首日頻繁破發背後,與「新規」存在較大關係。
具體而言,9月18日,中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等同步發佈了註冊制下發行承銷的一係列規則調整,改革新股發行定價機制。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將最高報價剔除比例從「不低於10%」調整為「不超過3%」;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即網下投資者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的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四個值中的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
這兩項修改被市場解讀為,新股定價權由原本的買方市場向賣方轉移,市場博弈下定價中樞有所擡升,隨之而來的是打新收益出現下滑趨勢。
有業内人士指出,詢價新規實際上是鼓勵機構按照合理的價值進行報價,而並非特意降低報價,這也導致新股發行估值明顯提升而在上市之後出現回調的可能性較大。
華鑫證券則表示,微觀視角上,部分新股一級市場定價信息含量不足,未能反映該公司所處行業基本面的不利預期。另外,新股上市時市場的流動性、情緒等因素也會對新股行情產生較大影響。
海通證券策略團隊表示,制度變革將促使IPO發行價格更加合理,因此無差别打新策略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盈利,投資者需運用自己的自主研究來甄别新股投資機會,這也更符合註冊發行制度的改革初衷。
中信證券認為,詢價新規主要會對有效報價比例、中簽率、賣出實現收益率這三方面產生影響,預計詢價新規落地後市場平均打新收益將有所下滑,機構間的報價入圍率差異將有所增大,研究能力、定價能力更強的機構在「詢價新規」下更為受益。
話題:「打新股」逐漸回歸理性
數據統計,上市首日出現破發最多年份是在2011年和2012年。
截至2010年至2020年,以上市首日收盤漲幅統計,十年時間里,上市首日股價出現破發的企業有148家。其中,來自2011年有77家、來自2012年有41家。2011年及2012年的上市首日破發數合計為118家,佔比約為79.7%。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上市新股破發率高達71.98%。對於當時破發的原因,市場普遍認為,除了在於整個市場的低迷,以及新股發行始終在快行道上行駛,最大的根源仍在於IPO「三高」,即高發行市盈率、高發行價、高募資額。
受2011年新股破發潮影響,2012年上半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依舊高發,隨後下半年新股監管收緊及打新情緒有所回暖,上市首日破發情況大幅減少。不僅如此,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12月30日暫停IPO發行的影響下,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出現了驟降。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至2020年,A股上市首日破發的企業分别為1家、0家、1家、0家、0家、0家、2家及0家。7年時間里僅有4家新上市企業,上市首日出現破發。至此,「新股穩賺不賠」、「新股只賺不賠」等不成文的規定,成為市場「默認」主要投資邏輯。
雖說現如今A股新股再陷入上市首日「破發潮」,背後的原因與2011年「新股破發潮」略有不同;但是,從新股上市之後表現來看,接二連三的新股「破發」,已經明顯影響到投資者決策及投資熱度。而這是否會影響到後續新股上市表現,我們繼續關注。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