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BOSS直聘在港双重上市,有何实力?
原創

日期:2022年12月23日 上午11:21作者:许螣垚 編輯:effie

12月22日,BOSS直聘(02076.HK)正式以介绍方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完成双重主要上市,A类普通股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及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为此次BOSS直聘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联席保荐人,在港上市首日,BOSS直聘开于77.85港元,最终收报78.50港元,日内微涨0.83%。

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连通内地的成熟资本市场。未来,我们希望按照香港股市的规矩,与股民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成长的红利。”

在港实现双重上市公司逐渐增多

“介绍上市”是一种有别于传统IPO的上市形式,不涉及新股发行或资金募集,不存在提前定好的发行价,挂牌伊始的价格由市场决定。BOSS直聘方面表示,介绍上市公司现金储备充足,现金流良好,以介绍方式先行完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至此,BOSS直聘(BZ.US)成为同时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在纳斯达克流通的美国存托股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流通的A类普通股可以相互转换。

近两年来,回港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09988.HK)、贝壳(02423.HK)、哔哩哔哩(09626.HK)、蔚来(09866.HK)、小鹏汽车(09868.HK)、腾讯音乐(01698.HK)等。其中,贝壳、蔚来、腾讯音乐等公司通过介绍方式在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

为何如此多的中概股都选择回港实现双重上市?采用双重上市的方式,可以在两地拥有同等的上市地位,假若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由于地缘因素等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了双重上市这一方式从海外回到了国内。此外,选择双重上市的方式也可以满足国内投资者投资的需要,有利于增加股票的流动性。

目前双重上市的最新消息是,诺亚控股(06686.HK)12月23日公告表示,自当日起,“本公司自愿将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的第二上市地位转换为主要上市地位。本公司现为于香港联交所及纽约证券交易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诺亚控股是具有全球资产管理能力的中国领先高净值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

此外,金山云(03896.HK)也在12月23日表示,公司已就批准已发行股份上市及买卖向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提出申请,拟在港以介绍方式实现双重上市,预期上市日期为2022年12月30日。据金山云官网介绍,其是金山集团旗下云计算企业,中国TOP3的云计算公司。

BOSS直聘已成为国内最大在线招聘平台

从上述双重上市的公司来看,都是具有一定实力,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那么BOSS直聘有何实力呢?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2年6月,按平均月活跃用户和在线招聘收入计,BOSS直聘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从运营数据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BOSS直聘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25.9百万人,其认证求职者、认证企业端用户及认证企业分别达到100.8百万人、17.2百万人及8.9百万家。

BOSS直聘是如何突破传统招聘模式,成为国内最大在线招聘平台的呢?

公司开创“直聘模式”,那句“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的广告语曾在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景频繁呈现,深入人心。根据灼识咨询报告,BOSS直聘是中国在线招聘行业中首家采用直聘模式的企业。

BOSS直聘在港双重上市,有何实力?

据BOSS直聘介绍,直聘模式对比传统招聘模式有很多优点,比如以沟通为导向、基于信息流的推荐、用户全覆盖,而传统招聘模式是以简历为中心、靠搜索为主、用户只能有限覆盖。基于以上优点,BOSS直聘可以在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提升更高的招聘入职效率,形成更多数据洞察、更多求职者、更多招聘者的良性循环。

持续增长的用户成为BOSS直聘营收增长的基础。据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BOSS直聘实现营收34.2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达8.47亿元。在2020年、2021年,BOSS直聘收入分别为19.44亿元、42.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5%和119%。

最新财报发布后,高盛、华兴、中信等券商给予BOSS直聘“买入”或“增持”评级。其中,高盛认为“预计伴随2023年招聘需求前景改善,中小企业招聘需求更快反弹,BOSS直聘的收入和自由现金流会在2023年加速反弹”,中信证券认为“BOSS直聘盈利维持高位,C端用户增长强劲,看好产品和效率优势驱动的中长期增长潜力”。

不过也需提醒,BOSS直聘在2019-2021年连亏3年,3年的合计净亏损约25亿元,2022年刚扭亏为盈。此外,据BOSS直聘表示,目前约99%的收入来自企业客户。企业客户到目前为止是公司收入最重要来源,倘若企业用户购买力不足,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2月22日
【百强透视】港股新能源哪家强?未来怎么看?
12月22日
【百强透视】11月以来股价飙涨近58%!海吉亚医疗前景如何?
12月22日
【百强透视】机构认为乳企龙头蒙牛可能比预期更好!
12月22日
2022年风电股跌宕起伏,2023年产业链投资机会几何?
12月22日
美光科技Q1业绩低于预期!芯片行业“寒潮”何时退却?
12月21日
快递物流行业2022年盘点,复苏故事何时展开?
12月21日
【百强透视】涨幅冠绝港股!物管基本面未改,行业延展性大
12月21日
【百强透视】集体爆发!新东方在线再创新高!教育股前景如何看?
12月21日
用户数据遭泄露,谁触碰了蔚来汽车的“灵魂”?
12月21日
【百强透视】2023年地产行业怎么走,哪些企业或有潜力?

视频

快讯

17:23
外汇局:截至2024年3月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178270亿元人民币
17:14
余伟文:与内地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以在岸债券作为离岸市场抵押品适用范围
17:12
外汇局:一季度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322亿美元 为近3年来季度较高水平
17:04
央行: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7:03
国家外汇局: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
16:56
香港金管局:5月份港元货币供应量M2及M3同比均上升1.5%
16:54
香港金管局:5月份新申请贷款个案按月减少16.1%
16:45
香港5月底外汇基金总资产为39791亿港元
16:27
舒泰神:注射用STSP-0601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16:26
两部门:延续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