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内儲能行業迎來幾件大事,先是格力、美的等家電巨頭攪動儲能行業熱度;其次是國内儲能行業最大規模的行業盛事之一——第十一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近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再次,特斯拉宣佈在上海建設儲能超級工廠。
產業資本持續看好儲能領域,國内儲能賽道再度升溫。相較於海外用戶側儲能爆發,國内儲能發展機會如何?儲能行業競爭格局如何?
產業資本持續競投儲能
近期儲能領域一大盛事——第十一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的召開,再度讓人感受到儲能的熱度。根據主辦方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統計,首日入場人數突破6萬,開幕式線上直播觀看超過100萬人次。
此外,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也將自己的儲能超級工廠落戶中國,再度掀起國内儲能領域的投資熱潮,極大放大了儲能領域的鲶魚效應。該工廠將專門生產特斯拉的儲能產品Megapack,並將計劃於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
特斯拉的儲能業務遠不如電動汽車知名度高。事實上,公司自2015年開設儲能業務,目前已開發出針對個人家庭用戶、商業用戶、公共事業用戶的多款產品。
Megapack是特斯拉2019年7月推出的商用儲能電池,也是特斯拉儲能業務的重點產品。Megapack是一組功能強大的鋰電池,每台Megapack機組可滿足3600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
在未來企業發展中,特斯拉也將有意向儲能領域傾斜。在今年3月舉辦的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上,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重申了「宏圖計劃」——推動家用、商用、工業、交通都轉向可持續能源,儲能產品則是可持續能源商用的底部支撐。
特斯拉在國内投資儲能,也牽動了很多國内自主產業巨頭的神經。值得一提的是,國内家電巨頭格力、美的也十分看好儲能領域,並早早進行佈局。
在被格力收購後,銀隆新能源正式變身「格力鈦」,成為格力在新能源和儲能領域佈局的重要一環。不過在儲能發展中,格力率先一步將儲能技術應用在自身產品之中。光儲空系統也是格力在新能源中的重要佈局。在今年兩會前夕,董明珠也曾透露,要將儲能技術應用在更多的產品上。
另一家電巨頭美的(000333.SZ)則通過收購科陸電子進入儲能領域。公司新近還發佈了8kW插框平台、20/40kW側出風平台、40kW頂出風平台在内的多款儲能熱管理產品。
產業資本跨界佈局儲能,與儲能下遊應用領域有關。當前全球儲能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儲能行業規模持續擴大。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儲能下遊應用領域用戶側儲能均表現出強大的增長力。
工商業儲能成黃金賽道?
受能源危機及疫情等因素影響,海外用戶側儲能市場大爆發,但相較於國外,國内用戶側儲能主要體現在工商業儲能領域。
顧名思義,工商業儲能主要應用於下遊工商業領域,包括工業園區規模化應用,有助於企業在分時電價完善、峰谷電價差拉大、限電事件等條件下實現平穩過渡,提升經濟效應。
具體來看,工商業儲能下遊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單配置儲能、光儲一體、微電網等。其中,單配置儲能主要應用於削峰填谷,以節約用電費用或作為備用電源使用;光儲一體主要應用於提高分佈式光伏自發自用率、平抑充電樁中擊的作用;微電網分為離網型和並網型兩種,儲能可以平滑新能源發電和作為備用電源使用,也可以實現能源優化和節能減排。
所以,工商業儲能也是分佈式儲能系統在用戶側的典型應用。不過鑒於當前儲能技術以及市場需求,專業人士普遍認為,工商業儲能將會成為2023年國内儲能市場的重要增量市場。
此外,工商業儲能還可通過虛擬電廠以聚合的方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政策層面對工商業儲能的扶持也逐漸增大。
2023年1月,國家發改委於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的通知》,使得工商業儲能發展備受矚目的話題。上述通知提到鼓勵支持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電力市場,逐步縮小代理購電用戶範圍。
此外,政策還鼓勵工商業用戶興建儲能電站,給予一系列的儲能補貼政策,稅收政策、市場準入政策支持等,極大促進行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在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背景下,全國峰谷價差拉大、增設尖峰電價的政策下,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效益將顯著增強。此外,隨著儲能技術成熟,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佈局該領域,工商業儲能有望成為工商業光伏之後的新風口。
儲能產業鏈百花齊放
儲能市場競爭格局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但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目前,全球儲能市場主要由美國、歐洲和亞洲三大地區主導,其中美國市場規模最大,歐洲市場技術領先,亞洲市場增長最快。
在市場競爭方面,目前主要的競爭者包括Tesla、LG Chem、Panasonic、比亞迪、AES、ABB等。這些公司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市場推廣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特點。此外,一些新興企業也在儲能市場中嶄露頭角,如寧德時代等。
在鋰電等新型儲能技術推動下,當前國内在儲能領域佔得發展先機的大多為鋰電產業鏈企業。2021年,國内儲能出貨寧德時代遙遙領先,此外還有包括陽光電源、固德威、億緯鋰能、等。儲能PCS(儲能變流器)方面,上能電氣、科華數據增長較為迅速。
另外,在前述工商業儲能領域,國内現階段規模較大的代表企業有時代星雲、沃太能源、庫博能源、奇點能源等,工商業新銳企業包括億蘭科電氣、傲普新能源、阿詩特能源等,當前各企業的競爭壁壘尚不明顯。
而主營業務更傾向於用戶側儲能的派能科技在2022年實現大發展。得益於全球儲能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用戶儲能龍頭之一的派能科技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0.13億元,同比增長191.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73億元,同比增長302.53%。
當前派能科技已形成年產7GWh電芯產能和8.5GWh系統產能,推出了大容量長壽命鋁殼儲能電池,並成功實現鈉離子電池商用、移動儲能產品試商用。
綜合來看,儲能行業發展廣闊,雖然當前儲能行業發展面臨一定條件制約,但類似海外用戶儲能、國内工商業儲能等領域商業模式清晰,經濟效益凸顯,成為儲能行業發展的先行領域,也成就了不少龍頭企業。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